标题:澹台 内容: 历史来源  出自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灭明的后代,以地名为氏。 春秋时有鲁国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湖(在今江苏省吴县);另一说是居于澹台山(今山东省嘉祥县南),遂以湖(山)名命姓名,因取名澹台灭明。 其后代子孙遂以澹台命姓,称澹台氏。 家族名人  澹台灭明: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今山东省平邑县南)人。 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 其相貌丑陋,但为人公正,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受到孔子的推崇。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 后来游学于江淮,弟子多达300人,名扬各诸侯国。 因其貌丑,孔子开始曾以为才薄,当发现其优点后,则自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江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金乡侯”。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澹台子”。 澹台敬伯:东汉名士,又名澹台恭,会稽人。 向薛汉为师学习《韩诗》,为薛汉最知名的弟子之一。 薛汉的弟子中,以澹台敬伯与杜抚、韩伯高等最为知名。 迁徙分布  (缺)澹台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澹台姓起源于春秋时候,鲁国地名为澹台山(今山东省嘉祥县南),后来有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相貌丑陋,但品行端正,喜欢这里的风景并居住于此,就以山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故叫澹台灭明。 他的后代,就承继澹台为姓,世传澹台氏。 另一种说法,也是源于地名,但是一名为澹台的湖泊。 书载,灭明南下游历各地,曾居于澹台湖滨,并以湖名为姓。 后人因之。 澹台氏如今并不多见,许多澹台氏早就简化成台氏了。 澹台姓望出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 治所是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 发布时间:2025-03-31 19:04:34 来源:古籍文学网 链接:https://www.gujitop.com/book/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