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扈 内容: 历史来源  1、源于姒姓,为大禹王的后代,以国名为氏。 据《风俗通》、《左传》、《汉书》等载,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的夏朝,自称夏后启。 这种做法,破坏了传统的禅让制度,引起了一些诸侯国的不满。 其中有一个诸侯国有扈氏,也是大禹的后人,受封于扈(今陕西省扈县一带),建立扈国。 有扈氏首领觉得有责任维护传统制度,于是就起兵讨伐夏后启。 启立即召集天下诸侯兴师镇压。 由于大禹刚死不久,诸侯们对禹的丰功伟大绩还记忆犹新,都愿意出兵助启,所以启就占了优势。 双方军队在甘(户县南一带)相遇。 交战前,启对部下发布了一篇誓师辞,这就是收在《尚书》中的《甘誓》,其中列举了有扈氏的罪状,并公布了作战计划及赏罚规定。 战斗开始后,尽管有扈氏人人英雄奋战,但毕竟寡不敌众,结果战败。 夏后启趁势灭掉了有扈氏。 有扈氏人,后来以原国名命姓,称为扈氏。 扈氏后又分为户、鄠二姓,其实扈、户、鄠三字音同字异,实为一姓。 户姓由扈字去邑而为户,鄠姓因秦改扈为鄠而成姓。 2、出自鲜卑族三字姓扈地干氏所改。 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后魏代北鲜卑族有三字姓扈地干氏,进入中原之后,改为扈、干两姓。 家族名人  扈蒙:字日用(914或915-986),宋幽州安次人。 后晋天福中进士。 仕后周为右拾遗、直史馆、知制诰。 时从弟扈载为翰林学士,兄弟并掌内外制,号二扈。 入宋,由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 太祖乾德六年复知制诰,充史馆修撰。 开宝中与李穆等同修《五代史》,详定《古今本草》。 太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复翰林学士,与李昉同修《太祖实录》,同编《文苑英华》。 雍熙三年,以工部尚书致仕。 性沉厚,不言人是非。 自张昭、窦仪卒,典章仪注,多蒙所刊定。 著有《鳌山集》等。 扈再兴:南宋将领。 字叔起,淮人。 为京西制置使赵方部将。 有膂力,善机变,每战身先士卒,奋勇驰突。 嘉定十年(1217年),金军攻襄阳(今属湖北省襄樊)、枣阳(今属湖北),与钤辖孟宗政、统制陈祥等分三阵设伏,佯退诱金军入伏,击杀甚众,以功授神劲军统制。 十一年,金军数万复攻枣阳,奉命率师入援,与孟宗政合兵抗金三个月,后乘夜暗布铁蒺藜,黎明佯退,金军追击,伤者十之七八。 十二年,金帅完颜讹可拥数万步骑强行攻城,与孟宗政纵敌涉濠,半渡击之,又令守坝将士佯退,待敌争坝时急击,致金军多坠水中,弃旗甲辎重而去,以功迁鄂州副都统。 十四年,率军攻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大败金军,擒金副统军衲挞达。 不久病卒。 迁徙分布  (缺)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扈姓出自姒姓。 上古时候,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帝,舜帝又因大禹治水有功而把帝位禅让给大禹。 而大禹后来把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建立了夏朝,历史上称为夏启。 由于大禹违背了传统的禅让做法,所以引起了一些诸侯的不满。 其中有个叫有扈氏的起兵反对启,但是却被启打败,氏族几乎灭绝。 有扈氏残留的族人为了避难,就把姓氏改为扈,成为扈姓的起源。 一说启建立了夏朝以后,将自己的后代分封在扈(今陕西省户县一带),建立了扈国。 而扈国公族的后代,有的取国名为姓氏,称为扈氏,世今天扈姓的另一支来源。 扈姓起源于陕西户县,由于历史原因,后来分散到全国各地。 有一分支在湖广麻城县落脚。 后来又因家族兴旺遭人陷害,部分族人又迁往各地,有一支迁往贵州,现有的分布在贵州桐梓;有的分布在重庆市綦江县石角镇;有的分布在重庆江津等地。 发布时间:2025-03-31 18:53:58 来源:古籍文学网 链接:https://www.gujitop.com/book/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