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列传·卷三十 内容: 薛渊 戴僧静 桓康(尹略) 焦度 曹虎薛渊,河东汾阴人也。 宋徐州刺史安都从子。 本名道渊,避太祖偏讳改。 安都以彭城降虏,亲族皆入北。 太祖镇淮阴,渊遁来南,委身自结。 果干有气力,太祖使领部曲,备卫帐内,从征伐。 元徽末,以勋官至辅国将军,右军将军,骁骑将军、军主,封竟陵侯。 沈攸之难起,太祖入朝堂,豫章王嶷代守东府,使渊领军屯司徒左府,分备京邑。 袁粲据石头,豫章王嶷夜登西门遥呼渊,渊惊起,率军赴难,先至石头焚门攻战。 事平,明旦众军还集杜姥宅,街路皆满,宫门不开,太祖登南掖门楼处分众军各还本顿,至食后城门开,渊方得入见太祖,且喜且泣。 太祖即位,增邑为二千五百户。 除淮陵太守,加宁朔将军,骁骑将军如故。 寻为直阁将军,冠军将军。 仍转太子左率。 虏遣伪将薛道摽寇寿春,太祖以道摽渊之亲近,敕齐郡太守刘怀慰曰:“闻道摽分明来,其儿妇并在都,与诸弟无复同生者,凡此类,无为不多方误之,纵不全信,足使豺狼疑惑。 ”令为渊书与道摽示购之之意,虏得书,果追道摽,遣他将代之。 世祖即位,迁左卫将军。 初,渊南奔,母索氏不得自拔,改嫁长安杨氏,渊私遣购赎,梁州刺史崔慧景报渊云:“索在界首,遣信拘引,已得拔难。 ”渊表求解职至界上迎之,见许。 改授散骑常侍、征虏将军。 渊母南归事竟无实。 永明元年,渊上表解职送貂蝉。 诏曰:“远隔殊方,声问难审。 渊忧迫之深,固辞朝列。 昔东关旧典,犹通婚宦;况母出有差,音息时至,依附前例,不容申许,便可断表,速还章服。 ”渊以赎母既不得,又表陈解职,诏不许。 后虏使至,上为渊致与母书。 车驾幸安乐寺,渊从驾乘虏桥。 先是敕羌虏桥不得入仗,为有司所奏,免官,见原。 四年,出为持节、督徐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将军如故。 明年迁右军司马,将军如故,转大司马,济阳太守,将军如故。 七年,为给事中、右卫将军,以疾解职。 归家,不能乘车,去车脚,使人舆之而去,为有司所纠,见原。 八年,为右将军、大司马,领军讨巴东王子响。 子响军主刘超之被捕急,以眠褥杂物十余种赂渊自逃,渊匿之军中,为有司所奏,诏原。 十年,为散骑常侍,将军如故。 世祖崩,朝廷虑虏南寇,假渊节,军主、本官如故。 寻加骁骑将军,假节、本官如故。 隆昌元年,出为持节、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右将军如故。 延兴元年,进号平北将军,未拜,卒。 明帝即位,方有诏赙钱五万,布五百匹,克日举哀。 戴僧静,会稽永兴人也。 祖饰,宋景平中,与富阳孙法先谋乱伏法,家口徙青州。 僧静少有胆力,便弓马。 事刺史沈文秀,俱没虏。 后将家属叛还淮阴,太祖抚畜之,常在左右。 僧静于都载锦出,为欧阳戍所得,系兖州狱,太祖遣薛渊饷僧静酒食,以刀子置鱼腹中。 僧静与狱吏饮酒,既醉,以刀刻械,手自折锁发屋而出。 归,太祖匿之斋内。 以其家贫,年给谷千斛。 虏围角城,遣僧静战,荡数捷,补帐内军主。 随还京师,勋阶至积射将军、羽林监。 沈攸之事起,太祖入朝堂,僧静为军主从。 袁粲据石头,太祖遣僧静将腹心先至石头。 时苏烈据仓城,僧静射书与烈,夜缒入城。 粲登城西南门,列烛火处分,台军至,射之,火乃灭,回登东门。 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余人。 军主王天生殊死拒战,故得相持。 自亥至丑,有流星赤色照地坠城中,僧静率力攻仓门,身先士卒,众溃,僧静手斩粲,于是外军烧门入。 初,粲大明中与萧惠开、周朗同车行,逢大桁开,驻车共语。 惠开取镜自照曰:“无年可仕。 ”朗执镜良久曰:“视死如归。 ”粲最后曰:“当至三公而不终也。 ”僧静以功除前军将军,宁朔将军。 将士战亡者,太祖为敛祭焉。 升明二年,除游击将军。 沈攸之平,论封诸将,以僧静为兴平县侯,邑千户。 太祖即位,增邑千二百户。 除南济阴太守,本官如故。 除辅国将军,改封建昌。 建元二年,迁骁骑将军,加员外常侍,转太子左卫率。 世祖践阼,出为持节、督徐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北徐州刺史。 买牛给贫民令耕种,甚得荒情。 迁给事中、太子右率。 寻加通直常侍。 永明五年,隶护军陈显达,讨荒贼桓天生于比阳。 僧静与平西司马韩孟度、华山太守康元隆前进,未至比阳四十里,顿深桥。 天生引虏步骑十万奄至,僧静合战,大破之,杀获万计。 天生退还比阳,僧静进围之。 天生军出城外,僧静又击破之。 天生闭门不复出,僧静力疲乃退。 除征虏将军、南中郎司马、淮南太守。 八年,巴东王子响杀僚佐,世祖召僧静使领军向江陵,僧静面启上曰:“巴东王年少,长史捉之太急,忿不思难故耳。 天子儿过误杀人,有何大罪! 官忽遣军西上,人情惶惧,无所不至,僧静不敢奉敕。 ”上不答而心善之。 徙为庐陵王中军司马、高平太守,将军如故。 九年,卒。 诏曰:“僧静志怀贞果,诚著艰难。 克殄西墉,勋彰运始。 奄致殒丧,恻怆伤怀。 赙钱五万,布百匹。 谥壮侯。 ”僧静同郡余姚人陈胤叔,本名承叔,避宣帝讳改。 强辩果捷,便刀盾。 初为左夹毂队将。 泰始初,随太祖东讨,遂归身随从征伐。 小心慎事,以功见赏,封当阳县子,官至太子左率。 启世祖以狖箭钅禁用铁多,不如铸作。 东冶令张候伯以铸钅禁钝,不合用,事不行。 永明三年,卒。 桓康,北兰陵承人也。 勇果骁悍。 宋大明中,随太祖为军容。 从世祖在赣县。 泰始初,世祖起义,为郡所絷,众皆散。 康装担,一头贮穆后,一头贮文惠太子及竟陵王子良,自负置山中。 与门客萧欣祖、杨彖之、皋分喜、潜三奴、向思奴四十余人相结,破郡狱出世祖。 郡追兵急,康等死战破之。 随世祖起义,摧坚陷阵,膂力绝人。 所经村邑,恣行暴害。 江南人畏之,以其名怖小儿,画其形以辟疟,无不立愈。 见擢为世祖冠军府参军,除殿中将军,武骑常侍,出补襄贲令。 桂阳事起,康弃县还都就太祖,会事平,除员外郎。 元徽五年七月六日夜,少帝微行至领军府,帝左右人曰:“一府人皆眠,何不缘墙入。 ”帝曰:“我今夕欲一处作适,待明日夜。 ”康与太祖所养健儿卢荒、向黑于门间听得其语。 明夕,王敬则将帝首至,扣门,康谓是变,与荒、黑晓下,拔白刃欲出。 仍随入宫。 太祖镇东府,除康武陵王中兵、宁朔将军,带兰陵太守,常卫左右。 太祖诛黄回,回时将为南兖州,部曲数千,欲收,恐为乱。 召入东府,停外斋,使康将数十人数回罪,然后杀之。 回初与屯骑校尉王宜与同石头之谋,太祖隐其事,犹以重兵付回而配以腹心。 宜与拳捷,善舞刀盾,回尝使十余人以水交洒,不能著。 既虑宜与反己,乃先撤其军将,宜与不与,回发怒,不从处分,擅斩之。 诸将因此白太祖,以回握强兵,必遂反覆。 康请独往刺之,太祖曰:“卿等何疑甚,彼无能为也。 ”及回被召上车,爱妾见赤光冠其头至足,苦捉留,回不肯止。 时人为之语曰:“欲侜张,问桓康。 ”除后军将军,直阁将军,南濮阳太守,宁朔如故。 建元元年,封吴平县伯,五百户。 转辅国将军,左军将军,游击将军,太守如故。 太祖谓康曰:“卿随我日久,未得方伯,亦当未解我意,政欲与卿先共灭虏耳。 ”虏动,遣康行,假节。 寻进冠军将军。 三年春,于淮阳与虏战,大破之,进兵攻陷虏樊谐城。 太祖喜,敕康迎淮北义民,不克。 明年,以康为持节、督青冀二州东徐之东莞琅邪二郡朐山戍北徐之东海涟口戍诸军事、青冀二州刺史,冠军如故。 世祖即位,转骁骑将军,复前军郡。 其年,卒。 诏曰:“康昔预南勋,义兼常怀,倍深恻怆。 凶事所须,厚加料理。 ”年五十七。 淮南人尹略,少伏事太祖,晚习骑射,以便捷见使为将。 升明中,为虎贲中郎、越骑校尉。 建元初,封平固男,三百户。 永明八年,为游击将军,讨巴东王子响,见害。 赠辅国将军、梁州刺史。 焦度,字文续,南安氐人也。 祖文圭,避难至襄阳。 宋元嘉中,侨立天水郡略阳县,乃属焉。 度以归国,补北馆客。 孝武初,青州刺史颜师伯出镇,台差度领幢主送之。 索虏寇青州,师伯遣度领军与虏战于沙沟杜梁,度身破阵,大捷。 师伯板为己辅国府参军。 虏遣清水公拾贲敕文寇清口,度又领军救援,刺虏骑将豹皮公堕马,获其具装铠霡,手杀数十人。 师伯启孝武称度气力弓马并绝人,帝召还充左右。 见度身形黑壮,谓师伯曰:“真健物也。 ”除西阳王抚军长兼行参军,补晋安王子勋夹毂队主,随镇江州。 子勋起兵,以度为龙骧将军,领三千人为前锋,屯赭圻。 每与台军战,常自排突,所向无不胜。 事败,逃宫亭湖中为寇贼。 朝廷闻其勇,甚忧患之,使江州刺史王景文诱降度等,度将部曲出首,景文以为己镇南参军,寻领中直兵,厚待之。 随景文还都,常在府州内。 景文被害夕,度大怒,劝景文拒命,景文不从。 明帝不知也。 以度武勇,补晋熙王燮防阁,除征虏铠曹行参军,随镇夏口。 武陵王赞代燮为郢州,度仍留镇,为赞前军参军。 沈攸之事起,转度中直兵,加宁朔将军、军主。 太祖又遣使假度辅国将军、屯骑校尉。 攸之大众至夏口,将直下都,留偏兵守郢城而已。 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至自发露形体秽辱之,故攸之怒,改计攻城。 度亲力战,攸之众蒙楯将登,度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至今呼此楼为“焦度楼”。 事宁,度功居多,转后军将军,封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 为人朴涩,欲就太祖求州,比及见,意色甚变,竟不得一语。 太祖以其不闲民事,竟不用。 建元四年,乃除淮陵太守,本官如故。 度见朝廷贵戚,说郢城事,宣露如初。 好饮酒,醉辄暴怒。 上常使人节之。 年虽老,而气力如故。 寻除游击将军。 永明元年,卒,年六十一。 赠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史。 子世荣,永明中为巴东王防阁。 子响事,世荣避奔雍州,世祖嘉之,以为始兴中兵参军。 曹虎,字士威,下邳下邳人也,本名虎头。 宋明帝末,为直厢。 桂阳贼起,随太祖出新亭垒出战,先斩一级持还,由是识太祖。 太祖为领军,虎诉勋,补防殿队主,直西斋。 苍梧废,明日,虎欲出外避难,遇太祖在东中华门,问虎何之。 虎因曰:“故欲仰觅明公耳。 ”仍留直卫。 太祖镇东府,以虎与戴僧静各领白直三百人。 累至屯骑校尉,带南城令。 豫平石头,封罗江县男,除前军将军。 上受禅,增邑为四百户。 直阁将军,领细仗主。 寻除宁朔将军、东莞太守。 建元元年冬,虎启乞改封侯官,尚书奏侯官户数殷广,乃改封监利县。 二年,除游击将军,本官如故。 及彭、沛义民起,遣虎领六千人入涡。 沈攸之横吹一部,京邑之绝,虎启以自随。 义民久不至,虎乃攻虏别营破之。 将士贪取俘执,反为虏所败,死亡二千人。 世祖即位,除员外常侍,迁南中郎司马,加宁朔将军、南新蔡太守。 永明元年徙为安成王征虏司马,余官如故。 明年,江州蛮动,敕虎领兵戍寻阳,板辅国将军,伐蛮军主。 又领寻阳相。 寻除游击将军,辅国、军主如故。 世祖以虎头名鄙,敕改之。 六年四月,荒贼桓天生复引虏出据隔城,遣虎督数军讨之。 虎令辅国将军朱公恩领骑百匹及前行踏伏,值贼游军,因合战破之。 遂进至隔城。 贼党拒守,虎引兵围栅,绝其走路。 须臾,候骑还报虏援已至,寻而天生率马步万余人迎战,虎奋击大败之,获二千余人。 明日,遂攻隔城拔之,斩伪虎威将军襄城太守帛乌祝,复杀二千余人,贼弃平氏城退走。 七年,迁冠军将军,骁骑如故。 明年,迁太子左率,转西阳王冠军司马、广陵太守。 上敕虎曰:“广陵须心腹,非吾意可委者,不可得处此任。 ”随郡王子隆代巴东王子响为荆州,备军容西上,以虎为辅国将军、镇西司马、南平内史。 十一年,收雍州刺史王奂,敕领步骑数百,步道取襄阳。 仍除持节、督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将军如故。 寻进号征虏将军。 郁林即位,进号前将军。 隆昌元年,迁督雍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冠军将军、雍州刺史。 建武元年,进号右将军。 二年,进督为监,进号平北将军,爵为侯,增邑三百户。 四年,虏寇沔北,虎聚军襄阳,与南阳太守房伯玉不协,不急赴救,末乃移顿樊城。 虏主元宏遗虎书曰:“皇帝谢伪雍州刺史:神运兆中,皇居阐洛。 化总元天,方融八表。 而南有未宾之吴,治为两主之隔。 幽显含嗟,人灵雍阏。 且汉北江边,密尔乾县,故先动凤驾,整我神邑。 卿进无陈平归汉之智,退阙关羽殉节之忠,婴闭穷城,忧顿长沔,机勇两缺,何其嗟哉! 朕比乃欲造卿,逼冗未果,且还新都,飨厥六戎,入彼春月,迟迟扬旆,善修尔略,以俟义临。 ”虎使人答书曰:“自金精失道,皇居徙县,乔木空存,茂草方郁。 七狄交侵,五胡代起,顾瞻中原,每用吊焉。 知弃皋兰,随水瀍涧,伊川之象,爰在兹日。 古人有云:‘匪宅是卜,而邻是卜。 ’樊、汉无幸,咫尺殊风,折胶入塞,乘秋犯边,亲属穷于斩杀,士女困于虔刘。 与彼蠢左,共为唇齿,仁义弗闻,苛暴先露。 乃复改易毡裘,妄自尊大。 我皇开运,光宅区夏,而式乱逋逃,弃同即异。 每欲出车鞠旅,以征不庭,所冀干戚两阶,叛命来格,遂复游魂不戢,乾没孔炽。 孤总连率,任属方邵,组甲十万,雄戟千群,以此戡难,何往不克。 主上每矜率土,哀彼民黎,使不战屈敌,兵无血刃。 故部勒小戍,闭壁清野,抗威遵养,庶能怀音。 若遂迷复,知进忘退,当金钲戒路,云旗北扫,长驱燕代,并羁名王,使少卿忽诸,头曼不祀。 兵交无远,相为悯然。 ”永泰元年,迁给事中,右卫将军,持节,隶都督陈显达停襄阳伐虏。 度支尚书崔慧景于邓地大败,虏追至沔北。 元宏率十万众,从羽仪华盖,围樊城。 虎闭门固守。 虏去城数里立营顿,设毡屋,复再围樊城,临沔水,望襄阳岸乃去。 虎遣军主田安之等十余军出逐之,颇相伤杀。 东昏即位,迁前将军,镇军司马。 永元元年,始安王遥光反,虎领军屯青溪中桥。 事宁,转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虎形干甚毅,善于诱纳,日食荒客常数百人。 晚节好货贿,吝啬,在雍州得见钱五千万,伎女食酱菜,无重肴。 每好风景,辄开库拍张向之。 帝疑虎旧将,兼利其财,新除未及拜,见杀,时年六十余。 和帝中兴元年,追赠安北将军、徐州刺史。 史臣曰:解厄鸿门,资舞阳之气;纳降飨旅,仗虎侯之力。 观兹猛毅,藉以风威,未必投车挟辀,然后胜敌。 故桓康之声,所以震慑江蠡也。 赞曰:薛辞亲爱,归身淮涘。 戴类千秋,兴言帝子。 桓勇焦壮,爪牙之士。 虎守西边,功亏北鄙。 发布时间:2025-03-31 10:10:03 来源:古籍文学网 链接:https://www.gujitop.com/book/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