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列传·卷七十五 内容: 董抟霄(弟昂霄)董抟霄,字孟起,磁州人。 由国子生辟陕西行台掾。 时天大旱,从侍御史郭贞谳狱华阴县,有李谋儿累杀商贾于道,为贼十五年,至百余事。 事觉,狱已具,贿赂有司,谓徒党未尽获,五年不决,人皆以为愤。 抟霄知之,以言于贞,即以尸诸市中,天乃大雨。 授四川肃政廉访司知事,除泾阳县尹。 入为户部主事,升员外郎,拜监察御史。 又出佥辽东肃政廉访司事,历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迁浙东宣慰副使。 其历官所至,往往理冤狱,革弊政,才誉益著称于时。 至正十一年,除济宁路总管,奉旨从江浙平章教化征进安丰,兵至合肥定林站,遇贼,大破之。 时朱皋、固始贼复猖獗,军少不足以分讨。 有大山民寨及芍陂屯田军,抟霄皆奖劳而约束之,遂得障蔽朱皋。 我军屯朱家寺,贼至,追杀之。 乃遣进士程明仲往谕贼中,招徕者千二百家,因悉知其虚实。 夜缚浮桥于淝水,既渡,贼始觉。 贼众数万据磵南,我军渡者,辄为其所败。 抟霄乃麾骑士,别渡浅滩袭贼后。 贼回东南向,与骑士迎敌,抟霄忽跃马渡磵,扬言于众曰:“贼已败。 ”诸军皆渡,一鼓而击之。 贼大败,亟追杀之,相藉以死者二十五里,遂复安丰。 十二年,有旨命抟霄攻濠州,又命移军援江南。 遂渡江,至湖州德清县,而徽、饶贼已陷杭州。 教化问抟霄计,抟霄曰:“贼皆野人,见杭城子女玉帛,非平日所有,必纵欲,不暇为备,宜急攻之。 今欲退保湖州,设使贼乘锐直趋京口,则江南不可为矣。 ”教化犹豫未决,而诸将亦难其行。 抟霄正色曰:“江浙相君方面既陷于贼,今可取而不取,谁任其咎! ”复拔剑顾诸将曰:“诸君荷国厚恩,而临难苟免,今相君在是,敢有慢令者斩。 ”计乃决。 遂进兵杭城。 贼迎敌,至盐桥,抟霄麾壮士突前,斩杀数级,而诸军相继夹击之,凡七战,追杀至清河坊。 贼奔接待寺,塞其门而焚之,贼皆死,遂复杭州。 已而余杭、武康、德清次第以平,抟霄亦受代去。 徽、饶贼复自昱岭关寇于潜,行省乃假抟霄为参知政事,俾复提兵讨之。 抟霄曰:“必欲除残去暴,所不敢辞。 若假以重爵,则不敢受。 ”即日引兵至临安新溪,是为入杭要路,既分兵守之而始进兵至叫口及虎槛,遇贼,皆大破之,追杀至于潜,遂复其县治。 既又克复昌化县及昱岭关,降贼将潘大二千人。 贼又有犯千秋关者,抟霄还军守于潜,而贼兵大至,焚倚郭庐舍。 抟霄按军不动,左右请出兵,抟霄曰:“未也。 ”遣人执白旗登山望贼,约曰:“贼以我为怯,必少懈;伺其有间,则麾所执旗。 ”又伏兵城外,皆授以火炮,复约曰:“见旗动,炮即发。 ”已而旗动,炮发,兵乃尽出,斩首数知级,遂复千秋关。 未几,贼复攻独松、百丈、幽岭三关,抟霄乃先以兵守多溪。 多溪,三关要路也。 既又分为三军:一出独松,一出百丈,一出幽岭。 然后会兵捣贼巢,遂乘胜复安吉,七战而克之,贼将以其徒来降者数百人。 既数日,贼复来窥独松。 抟霄即以兵守苦岭及黄沙岭。 贼帅梅元来降,且言复有帅十一人欲降者,即遣偏将余思忠至贼寨谕之。 贼皆入暗室潜议,思忠持火投入室内,拔剑语众曰:“元帅命我来活汝,汝复何议! ”已而火起,焚其寨,叱贼党散去,而引贼帅来降。 明日,进兵广德,克之。 有蕲贼与饶、池诸贼复犯徽州。 贼中有道士,能作十二里雾。 抟霄以兵击之,已而妖雾开豁,诸伏兵皆起,袭贼兵后,贼大溃乱,斩首数万级,擒千余人。 获道士,焚其妖书而斩之。 遂平徽州。 十四年,除水军都万户。 俄升枢密院判官,从丞相脱脱征高邮,分戍盐城、兴化。 贼巢在大纵、德胜两湖间,凡十有二,悉剿平之。 即其地筑芙蓉寨,贼入,辄迷故道,尽杀之,自是不复敢犯。 贼恃习水,渡淮北,据安东州。 抟霄招善水战者五百人,与贼战安东之大湖,大败之,遂复安东。 十六年,剿平北沙、庙湾、沙浦等寨。 寻进兵泗州,不利。 贼乘胜东下,断我军粮道,乃回军屯北沙,粮且绝,与贼死战,凡七昼夜。 贼败走,夺贼船七十余,乃得渡淮,保泗州。 时方暑雨,湖水溢,诸营皆避去,而抟霄独守孤城,贼环绕数十里攻之。 抟霄坐城上,遣偏将以骑士由四门突出贼后,约曰:“旗一麾即还。 ”既而旗动,骑士还,步卒自城中出,夹击之,贼大败。 然贼寨犹阻西行之路,乃结阵而往,翊以奇兵,转战数十合,军始得至海宁。 朝廷嘉其功,升同佥淮南行枢密院事。 抟霄建议于朝曰:淮安为南北襟喉、江淮要冲之地,其地一失,两淮皆未易复也。 则救援淮安,诚为急务。 为今日计,莫若于黄河上下,并濒淮海之地,及南自沭阳,北抵沂、莒、赣榆诸州县,布连珠营,每三十里设一总寨,就三十里中又设一小寨,使斥堠烽燧相望,而巡逻往来,遇贼则并力野战,无事则屯种而食。 然后进有援,退有守,此善战者所以常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也。 又海宁一境,不通舟楫,军粮惟可陆运,而凡濒淮海之地,人民屡经盗贼,宜加存抚,权令军人搬运。 其陆运之方,每人行十步,三十六人可行一里,三百六十人可行一十里,三千六百人可行一百里。 每人负米四斗,以夹布囊盛之,用印封识,人不息肩,米不著地,排列成行,日行五百回,计路二十八里,轻行一十四里,重行一十四里,日可运米二百石。 每运给米一升,可供二万人。 此百里一日运粮之术也。 又江淮流移之民,并安东、海宁、沭阳、赣榆等州县俱废,其民壮者既为军,老弱无所依归者,宜设置军民防御司,择军官材堪牧守者,使居其职,而籍其民,以屯故地。 于是练兵积谷,且耕且战,内全山东完固之邦,外御淮海出没之寇,而后恢复可图也。 十七年,毛贵陷益都、般阳等路,有旨命抟霄从知枢密院事卜兰奚讨之。 而济南又告急,抟霄乃提兵援济南。 贼众自南山来攻济南,望之两山皆赤。 抟霄按兵城中,先以数十骑挑之,贼众悉来斗,骑兵少却,至磵上,伏兵起,遂合战,城中兵又大出,大破之。 而般阳贼复约泰安之党,逾南山来袭济南。 抟霄列兵城上,弗为动。 贼夜攻南门,独以矢石御之。 黎明,乃默开东门,放兵出贼后。 既旦,城上兵皆下,大开南门合击之,贼败走。 复追杀之,贼众悉无遗者。 于是济南始宁。 诏就升淮南行枢密院副使,兼山东宣慰使都元帅,仍赐上尊、金带、楮币、名马以劳之。 有疾其功者,谮于总兵太尉纽的该,令抟霄依前诏,从卜兰奚同征益都。 抟霄即出济南城,属老且病,请以其弟昂霄代领其众,朝廷从之。 授昂霄淮南行枢密院判官。 未几,有旨命抟霄守河间之长芦。 十八年,抟霄以兵北行,且曰:“我去,济南必不可保。 ”既而济南果陷。 抟霄方驻兵南皮县之魏家庄,适有使者奉诏拜抟霄河南行省右丞,甫拜命,毛贵兵已至,而营垒犹未完。 诸将谓抟霄曰:“贼至当如何? ”抟霄曰:“我受命至此,当以死报国耳。 ”因拔剑督兵以战。 而贼众突至抟霄前,捽而问曰:“汝为谁? ”抟霄曰:“我董老爷也! ”众刺杀之,无血,惟见其有白气冲天。 是日,昂霄亦死之。 事闻,赠宣忠守正保节功臣、荣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魏国公,谥忠定。 昂霄赠推诚孝节功臣、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陇西郡侯,谥忠毅。 抟霄早以儒生起家,辄为能吏,会天下大乱,乃复以武功自奋,其才略有大过人者,而当时用之不能尽其才,君子惜之。 刘哈剌不花刘哈剌不花,其先江西人。 倜傥好义,不事家产,有古侠士风。 居燕赵有年,遂为探马赤军户。 至正十二年,颍、亳盗起,朝迁以泰不花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总兵讨之。 哈剌不花上书陈十事,其七言兵机及攻守方略。 泰不花大喜,即辟为掾史。 未几,奏除左右司都事。 泰不花以哈剌不花尝为探马赤,有膂力,善骑射,俾统前八翼军,为先锋将。 明号令,信赏罚,士皆乐为之用,而料敌成败,所向无失。 是时,答失八都鲁军溃于长葛,收集散卒,复屯中牟。 哈剌不花军于汴梁南彭子冈。 有自长葛来者言,总兵官已为贼所败,次中牟。 哈剌不花曰:“贼既捷,兵必再至,我不可不往援。 ”遂整兵而前。 既而有使驰报:夜四鼓,贼从洧川渡河,未知其所向。 哈剌不花曰:“是必袭答失八都鲁营耳。 我行已缓,不及事,不若以精锐断贼归路,覆之必矣。 ”于是领军徐行。 天未明,伏军其归路。 贼果袭答失八都鲁营,大掠辎重而回。 哈剌不花伏军四起,贼大败,尽俘获之。 当是时,答失八都鲁虽以平章政事总大兵,而哈剌不花功名与之相埒。 十七年,山东毛贵率其贼众,由河间趋直沽,遂犯漷州,至枣林。 已而略柳林,逼畿甸,枢密副使达国珍战死,京师人心大骇。 在廷之臣,或劝乘舆北巡以避之,或劝迁都关陕,众议纷然,独左丞相太平执不可。 哈剌不花时为同知枢密院事,奉诏以兵拒之,与之战于柳林,大捷。 贵众悉溃退,走据济南,京师遂安,哈剌不花之功居多。 哈剌不花后迁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以卒。 初,哈剌不花与信州人倪晦字孟晰同事泰不花为掾史。 晦涉书史,精文墨,机识警敏,泰不花深委任之,言无不从;而哈剌不花或有所论白,多沮不行,由是心衔泰不花。 及泰不花事败,走诣哈剌不花求援,而哈剌不花不能曲为保全,乃缚泰不花送京师,致之死地,君子以是少之。 王英王英,字邦杰,益都人。 性刚果,有大节,膂力绝人,善骑射。 袭父职,为莒州翼千户。 父子皆善用双刀,人号之曰刀王。 至元二十九年,江西行枢密院命帅师南雄,讨贼丘大老。 贼六百余人突至,英与战,杀其渠帅刘把东,获九十余人。 元贞元年,从左丞董士选讨大山贼刘贵,擒之。 二年,讨永新、安福二州贼,余党皆息。 延祐二年,宁都贼起,行省命英率各万户军讨之。 贼势甚张,英屡战皆胜,斩获不可胜数,积尸盈野,水为不流。 行省平章李世安,遣英迓江浙平章张闾所领军于闽境,至木麻坑,擒贼蔡五九。 又追贼至上虎嶂,遇贼三千余人,尽歼之。 至治元年,以大臣荐,授忠武校尉、益都淄莱万户府副千户。 天历元年,授宣武将军。 至顺二年,行省命英招捕桂阳州贼张思进等二千人。 英至,布以威信,皆相率请降。 元统元年,授怀远大将军、同知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事。 至元三年,万安军贼吴汝期等作乱,聚众三千人。 英至,贼皆就擒。 未几,李志甫起漳州,刘虎仔起潮州,诏命江西行省右丞燕帖木儿讨之。 方贼起时,英已致仕,平章政事伯撒里谓僚佐曰:“是虽鼠窃狗偷,非刀王行不可。 其人虽投老,必可以义激。 ”乃使迎致之。 英曰:“国家有事,吾虽老,其可坐视乎! ”据鞍横槊,精神飞动,驰赴焉。 及贼平,英功居多。 至正中,毛贵陷益都,英时年九十有六,乃谓其子弘曰:“我世受国恩,美官厚禄,备尝享之。 今老矣,纵不能事戎马以报天子,尚忍食异姓之粟以求生乎! ”水浆不入口者数日,遂卒。 毛贵闻之,使具棺衾以葬。 将敛,举其尸不动,焚香祝曰:“公子弘请公归葬先茔。 ”祝毕,尸遂起,观者莫不惊异。 山东宣慰使普颜不花及宪司请恤典于朝,有曰:“不食寇粟,饿死芹泉,有夷、齐之风,为臣之清者也。 ”芹泉,谷名,英所居也。 石抹宜孙迈里古思石抹宜孙,字申之。 其先辽之迪烈糺人。 五世祖曰也先,事太祖为御史大夫,自有传。 也先之曾孙曰继祖,字伯善,袭父职,为沿海上副万户。 初以沿海军分镇台州,皇庆元年,又移镇婺、处两州。 驭军严肃,平宁都寇,有战功;且明达政事,讲究盐策,多合时宜。 为学本于经术,而兼通名法、纵横、天文、地理、术数、方技、释老之说,见称荐绅间。 宜孙其子也。 宜孙性警敏,嗜学问,于书务博览,而长于诗歌。 尝借嫡弟厚孙荫,袭父职,为沿海上副万户,守处州。 及弟长,即让其职还之,退居台州。 至正十一年,方国珍起海上,江浙行省檄宜孙守温州,宜孙即起任其事。 其年闽寇犯处州,复檄宜孙以兵平之。 以功升浙东宣慰副使,分府于台州。 顷之,处之属县山寇并起,宜孙复奉省檄往讨之。 至则筑处州城,为御敌计。 十七年,江浙行省左丞相达识铁睦迩承制升宜孙行枢密院判官,总制处州,分院治于处。 又以江浙儒学副提举刘基为其院经历,萧山县尹苏友龙为照磨,而宜孙又辟郡人胡深、叶琛、章溢参谋其军事。 处为郡,山谷联络,盗贼凭据险阻,辄窃发,不易平治。 宜孙用基等谋,或捣以兵,或诱以计,未几,皆歼殄无遗类。 寻升同佥行枢密院事。 当是之时,天下已多故,所在守将各自为计相保守。 于是浙东则宜孙在处州,迈里古思在绍兴为称首。 十八年十二月,大明兵取兰溪,且逼婺,而宜孙母实在婺城。 宜孙泣曰:“义莫重于君亲,食禄而不事其事,是无君也;母在难而不赴,是无亲也。 无君无亲,尚可立天地间哉! ”即遣胡深等将民兵数万往赴援,而亲率精锐为之殿。 兵至婺,与大明兵甫接,即败绩而还。 时经略使李国凤至浙东,承制拜宜孙江浙行省参知政事,阶中奉大夫。 明年,大明兵入处州,宜孙将数十骑走福建境上,欲图报复,而所至人心已散,事不可复为。 叹曰:“处州,吾所守者也。 今吾势已穷,无所于往,不如还处州境,死亦为处州鬼耳! ”既还,至处之庆元县,为乱兵所害。 事闻,朝廷赠推诚宣力效节功臣、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上柱国,追封越国公,谥忠愍。 迈里古思者,宁夏人也,字善卿。 至正十四年进士,授绍兴路录事司达鲁花赤。 苗军主将杨完者在杭,纵其军钞掠,莫敢谁何,民甚苦之。 俄有至绍兴城中强夺人马者,迈里古思擒斩数人,苗军乃惧,不敢复至其境。 迈里古思名声遂大振。 会江南行台移治绍兴,檄迈里古思为行台镇抚,乃大募民兵,为守御计。 处州山贼焚掠婺之永康、东阳,迈里古思提兵往击之,与石抹宜孙约期夹攻其巢穴,山贼以平。 擢江东廉访司经历,仍留绍兴,以兵卫台治。 时浙东、西郡县多残破,独迈里古思保障绍兴,境内晏然,民爱之如父母。 江浙省臣乃承制授行枢密院判官,分院治绍兴。 会方国珍遣兵侵绍兴属县,迈里古思曰:“国珍本海贼,今既降,为大官,而复来害吾民,可乎! ”欲率兵往问罪。 先遣部将黄中取上虞,中还,请益兵。 是时朝廷方倚重国珍,资其舟以运粮,而御史大夫拜住哥,与国珍素通贿赂,情好甚厚,愤迈里古思擅举兵,恐且生事,即使人召迈里古思至其私第,与计事,至则命左右以铁槌挝死之,断其头,掷厕溷中。 城中民闻之,不问男女老幼,无不恸哭者。 黄中乃率其众复仇,尽杀拜住哥家人及台府官员掾史,独留拜住哥不杀,以告于张士诚,士诚乃遣其将以兵守绍兴。 拜住哥寻迁行宣政院使,监察御史真童纠言:“拜住哥阴害帅臣,几致激变,不法不忠,莫斯为甚。 宜稽诸彝典,置于严刑。 ”于是诏削拜住哥官职,安置潮州,而迈里古思之冤始白。 发布时间:2025-03-31 13:40:28 来源:古籍文学网 链接:https://www.gujitop.com/book/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