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志·卷十五 内容: ◎礼七○社稷贞元元年闰十二月,有司奏建社稷坛于上京。 大定七年七月,又奏建坛于中都。 社为制,其外四周为垣,南向开一神门,门三间。 内又四周为垣,东西南北各开一神门,门三间,各列二十四戟。 四隅连饰罘罳,无屋,于中稍南为坛位,令三方广阔,一级四陛。 以五色土各饰其方,中央覆以黄土,其广五丈,高五尺。 其主用白石,下广二尺,剡其上,形如钟,埋其半,坛南,栽栗以表之。 近西为稷坛,如社坛之制而无石主。 四濆门各五间,两塾三门,门列十二戟。 濆有角楼,楼之面皆随方色饰之。 馔幔四楹,在北濆门西,北向。 神厨在西濆门外,南向。 廨在南围墙内,东西向。 有望祭堂三楹,在其北,雨则于是堂望拜。 堂之南北各为屋二楹,三献及司徒致斋幕次也。 堂下南北相向有斋舍二十楹。 外门止一间,不施鸱尾。 祭用春秋二仲月上戊日,乐用登歌,遣官行事。 太尉一,司徒一,已上奏差。 亚献太常卿一,终献光禄卿一,省差。 太常卿一,光禄卿一,郊社令一,学士院官一,请御署祝版。 大乐令一,太官令二,监祭御史二,太常博士二,廪牺令一,奉礼郎一,协律郎二,司尊罍二,奉爵酒官一,太祝七,祝史四,盥洗官二,爵洗官二,执巾篚官四,斋郎四十八,赞者一,礼直官十,已上部差。 守卫十二人,各衣其方色,其服官给。 举瘗四,衣皂,军人内差,其衣自备。 前三日质明,行事官受誓戒于尚书省、御史台,太常寺引众官就位,礼直官赞:“揖。 ”对揖,讫,太尉誓曰:“某月某日上戊,祭于太社,各扬尔职。 不恭其事,国有常刑。 ”读讫,对拜,讫,退。 凡与祭官散斋二日,致斋一日,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仍习礼于社宫。 诸卫令率其属,各以其方器服守卫社宫门。 大乐工人俱清斋一宿。 前三日,陈设局设祭官公卿已下次于斋房之内。 及设馔幔四于社宫西神门之外,门南,西向。 前二日,郊社令率其属,扫除坛之上下。 大乐令设乐于坛上。 郊社令为瘗坎二于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又设望瘗位于坎之北,南向。 前一日,奉礼郎帅礼直官,设祭官分卿以下褥位于西神门之内道南,执事官于道北,每等异位,俱重行,东向,南上。 设御史位二于坛下,一在太社东北,西向,一在太稷西北,东向,博士各在其北。 设奉礼郎位于稷坛上西北,赞者一在北,东向。 设协律郎位二于坛上东北隅,俱西向。 设大乐令位于两坛之间,南向。 设献官褥位于逐坛上神座前。 设省牲位于西神门外。 设牲榜于当门,黝牲二居前,又黝牲二少退(二牲皆用黝),北上。 设廪牺令位于牲东北,南向。 设诸太祝位于牲西,各当牲后,祝史陪其后,具东向。 设太常卿省牲位于前近南,北向。 又设御史位于太常卿之东,北向。 太常卿帅其属,设酒樽之位。 太樽二、著樽二、牺樽二、山罍二在坛上北隅,南向。 象樽二、壶樽二、山罍二在坛下北陛之西,南向。 后土氏象樽二、著樽二、山罍二在太社酒樽之西,俱东南上。 设太稷、后稷酒樽于坛之上下,如太社、后土之仪。 设洗位二于社坛西北,南向。 罍在洗东,篚在洗西,北肆。 司樽罍篚幂者,各位于其后。 设玉帛之篚于坛上樽坫之所。 设四座,各笾十、豆十、簠二、簋二、鉶三、槃一、俎三、坫四,内笾一、豆一、簠一、簋一、俎三各设于馔幔内。 光禄卿率其属,入实。 笾之实,鱼鱐、乾枣、形盐、鹿脯、榛实、乾裛、桃、菱、芡、栗,以序为次。 豆之实,芹菹、笋菹、葵菹、菁菹、韭菹、鱼醢、兔醢、豚拍、鹿臡、醓醢以序为次。 鉶实以羹,加芼滑。 簠实以稻、粱、簋实以黍、稷、粱在稻前,稷在黍前。 太官令入实樽罍以酒,各一樽实以玄酒。 祭日未明五刻,郊社令升设太社太稷神座,各于坛上近南,北向。 设后土氏神座于太社神座之左,后稷氏神座于太稷神座之左,俱东向。 席皆以莞,加裀褥如币之色。 神位版各于座首。 前一日,诸卫之属禁断行人。 郊社令与其属,以樽坫罍洗篚幂入设于位,司樽罍奉礼郎及执事者升自太社坛西陛以俟。 其省牲器、视涤溉,并如郊庙仪。 祭日未明十刻,太官令率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各置于馔所,以盘取血置神座前,遂烹牲。 未明三刻,诸祭官各服其服。 郊社令、太官令入实玉币樽罍。 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笾豆簠簋。 未明一刻,奉礼郎、赞者先入就位。 礼直官引光禄卿、御史、博士、诸太祝、祝史、司樽罍篚幂者入自西门,当太社坛北,重行南向东上立定,奉礼曰:“再拜。 ”赞者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司樽罍篚幂者皆就位。 奉盘血祝史与太祝由西陛升坛,各于樽所立,祝史以俟瘗血,太祝以次取玉币。 大乐令帅工人入。 礼直官各引祭官入,就位立定,奉礼曰:“众官再拜。 ”赞者曰:“在位者皆再拜。 ”其先拜者不拜。 礼直官进太尉之左曰:“有司谨具,请行事。 ”退复位。 礼直官引光禄卿就瘗血所,又引祝史奉盘血降自西陛,至瘗位,光禄卿瘗血,讫,复位。 祝史以盘还馔幔,以俟奉毛血豆。 奉礼曰:“众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诸太祝取玉币于篚,各立于尊所。 礼直官引太尉诣盥洗位。 协律郎跪,俯伏,举麾,乐作太簇宫《正宁之曲》。 后盥洗同。 至洗位南向立,乐止。 搢笏,盥手、帨手讫,诣太社坛,乐作应钟宫《嘉宁之曲》。 后升坛同。 升自北陛,乐止,南向立。 太祝以玉帛西向授太尉,太尉受玉帛。 礼神之玉奠于神前,瘗玉加于币,配位不用玉。 玉用两圭有邸。 盛以匣。 瘗玉以玉石为之。 帛用黑缯,长一丈八尺。 乐作太簇宫《嘉宁之曲》,太稷同。 礼直官引太尉进,南向跪奠于太社座前,俯伏,兴。 引太尉少退,诣褥位南向再拜。 太祝以币授太尉,太尉受币,西向跪奠于后土神座前,俯伏,兴。 礼直官引太尉少退,西向再拜,讫,乐止。 礼直官引太尉降自北陛,诣太稷坛,盥洗、升奠玉币如太社后土之仪。 祝史奉毛血入,各由其陛升,毛血豆系别置一豆。 诸太祝迎取于坛上,俱进奠于神座前,祝史退立于樽所。 太尉既升奠玉币,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西门外。 礼直官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太社之俎。 诸太祝既奠毛血,礼直官太官令引太社太稷之馔入自正门,配座之馔入自左闼。 馔初入门,乐作太簇宫《正宁之曲》,馔至陛,乐止。 祝史俱进彻毛血豆,降自西陛以出。 太社太稷之馔升自北陛,配座之馔升自西陛,诸太祝迎引于坛上,各于神座前设讫,礼直官引司徒已下降自西陛,乐作,复位,乐止。 诸太祝还樽所。 礼直官引太尉诣罍洗位,乐作,至位,乐止。 盥手、洗爵讫,礼直官引太尉诣太社坛,升自北陛,乐作,至太社酒樽所,乐止。 执樽者举幂,执事者以爵授太尉,太尉执爵,太官令酌酒,讫,乐作太簇宫《阜宁之曲》。 太稷同。 太尉以爵授执事者。 礼直官引太尉诣太社神座前,执事者以爵授太尉,南向跪奠爵,讫,以爵授执事者,俯伏,兴。 太尉少退,乐止。 读祝官与捧祝官进于神座前右,西向跪读祝,读讫,读祝官就一拜,各还樽所。 太尉拜讫,诣配位酒樽所。 执事者举幂,执事者以爵授太尉,太尉执爵,太官令酌酒,讫,乐作太簇宫《昭宁之曲》。 太尉以爵授执事者。 礼直官引太尉进后土神座前,执事者以爵授太尉,西向跪奠爵,讫,以爵授执事者,俯伏,兴。 太尉少退,乐止。 读祝如上仪。 太尉再拜,讫,礼直官引太尉降自北陛,乐作,至罍洗位,乐止。 盥手、洗爵讫,礼直官引太尉诣太稷坛,升自北陛,并如太社后土之仪,乐曲同。 讫,礼直官引太尉还本位。 亚、终献,盥洗升献并如太尉之仪。 礼直官引终献降复位,乐止。 太祝各进彻豆,乐作应钟宫《娱宁之曲》,还樽所,乐止。 彻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 奉礼曰:“赐胙。 ”赞者曰:“众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礼直官进太尉之右,请就望瘗位,御史博士从,南向立。 于众官将拜之前,太祝执篚进于神座前取玉币,斋郎以俎载牲体、稷黍饭、爵酒(体谓牲之左髀),各由其陛降坛,以玉币馔物置于坎,讫,奉礼曰:“可瘗。 ”坎东西二人置土半坎,讫,礼直官进太尉之左曰:“礼毕。 ”遂引太尉出,祭官以下以次出。 礼直官引御史博士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 奉礼曰:“再拜。 ”御史以下皆再拜,讫,出。 工人以次出。 祝版燔于斋坊。 光禄卿以胙奉进,御史就位展视,光禄卿望阙再拜,乃退。 其州郡祭享,一遵唐、宋旧仪。 风雨雷师明昌五年,礼官言:“国之大事,莫重于祭。 王者奉神灵,祈福祐,皆为民也。 我国家自祖庙禘祫五享外,惟社稷、岳镇海渎定为常祀,而天地日月风雨雷师其礼尚阙,宜诏有司讲定仪注以闻。 ”尚书省奏:“天地日月,或亲祀或令有司摄事。 若风雨雷师乃中祀,合令有司摄之。 且又州县之所通祀者也,合先举行。 ”制可。 乃为坛于景丰门外东南,阙之巽地,岁以立春后丑日,以祀风师。 牲、币、进熟,如中祀仪。 又为坛于端礼门外西南,阙之坤地,以立夏后申日以祀雨师,其仪如中祀,羊豕各一。 是日,祭雷师于位下,礼同小祀,一献,羊一,无豕。 其祝称:“天子谨遣臣某”云。 岳镇海渎大定四年,礼官言:“岳镇海渎,当以五郊迎气日祭之。 ”诏依典礼以四立、土王日就本庙致祭,其在他界者遥祀。 立春,祭东岳于泰安州、东镇于益都府、东海于莱州、东渎大淮于唐州。 立夏,望祭南岳衡山、南镇会稽山于河南府,南海、南渎大江于莱州。 季夏土王日,祭中岳于河南府、中镇霍山于平阳府。 立秋,祭西岳华山于华州、西镇吴山于陇州,望祭西海、西渎于河中府。 立冬,祭北岳恒山于定州、北镇医巫闾山于广宁府,望祭北海、北渎大济于孟州。 其封爵并仍唐、宋之旧。 明昌间,从沂山道士杨道全请,封沂山为东安王,吴山为成德王,霍山为应灵王,会稽山为永兴王,医巫闾山为广宁王,淮为长源王,江为会源王,河为显圣灵源王,济为清源王。 每岁遣使奉御署祝版奁芗,乘驿诣所在,率郡邑长贰官行事。 礼用三献。 读祝官一、捧祝官二。 盥洗官二、爵洗官二、奉爵官一、司尊彝一、礼直官四,以州府司吏充。 前三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二日,治事如故,宿于正寝,如常仪,前二日,有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庙门外。 掌庙者扫除庙之内外。 前一日,有司牵牲诣祠所,享官以下常服阅馔物,视牲充腯。 享日丑前五刻,执事者设祝版于神位之右,置于玷,及以血豆设于馔所。 次设祭器,皆藉以席,掌馔者实之。 左十笾为三行,以右为上,实以乾裛、乾枣、形盐、鱼鱐、鹿脯、榛实、乾桃、菱、芡、栗。 右十豆为三行,以左为上,实以芹菹、笋菹、韭菹、葵菹、菁菹、鱼醢、兔醢、豚拍。 鹿臡、醓醢。 左簠二,实以粱、稻。 右簋二,实以稷、黍。 俎二,实以牲体。 次设牺樽二、象樽二,在堂上东南隅,北向西上。 牺樽在前,实以法酒。 牺樽,初献官酌。 象樽,亚、终献酌。 又设太樽一、山樽一,在神位前,设而不酌。 有司设烛于神位前。 洗二,在东阶之下,直东霤北向,罍在洗东,加勺。 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 执罍篚者位于其后。 又设揖位于庙门外,初献在西,东向,亚、终及祝在东,南向,北上。 开瘗坎于庙内廷之壬地。 享日丑前五刻,执事官各就次。 掌馔者帅其属,实馔具毕。 凡祭官各服其服,与执事官行止皆赞者引,点视陈设讫,退就次。 引初献以下诣庙南门外揖位,立定,赞礼者赞:“揖。 ”次引祝升堂就位立。 次引初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升堂,诣酌樽所西向立。 执事者以爵授初献。 初献搢笏执爵,执樽者举幂,执事者酌酒。 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初献。 初献执爵三祭酒,奠爵讫,执笏,俯伏,兴,少立。 次引祝诣神位前东向立。 搢笏,跪,读祝,讫,执笏、兴、退复位。 初献再拜,赞礼者引初献复位。 次引亚献酌献,并如初献之仪,次引终献,并如亚献之仪。 赞者引初献官诣神位前北向立,执事者以爵酌清酒,进初献之右,初献跪,祭酒,啐酒,奠爵。 执事者以俎进,减神座前胙肉前脚第二节,共置一俎上,以授初献,初献以授执事者。 初献取爵,遂饮,卒爵,执事者进受爵,复于坫。 初献兴,再拜,赞者引初献复位。 赞者曰:“再拜。 ”(已饮福、受胙者不拜。 )亚献官以下皆再拜,拜讫,次引初献已下就望瘗位,以馔物置于坎,东西厢各二人,赞者曰:“可瘗。 ”置土关坎,又曰:“礼毕。 ”遂引初献官已下出。 祝与执樽罍篚幂者俱复位立定,赞者曰:“再拜。 ”再拜讫,遂出。 祝版燔于斋所。 发布时间:2025-03-31 13:13:46 来源:古籍文学网 链接:https://www.gujitop.com/book/2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