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志·卷十七 内容: ◎百官志三○南面上契丹国自唐太宗置都督、刺史,武后加以王封,玄宗置经略使,始有唐官爵矣。 其后习闻河北蕃镇受唐官名,于是太师、太保、司徒、司空施于部族。 太祖因之。 大同元年,世宗始置北院枢密使。 明年,世宗以高勋为南院枢密,则枢密之设,盖自太宗入汴始矣。 天禄四年,建政事省。 于是南面官僚可得而书。 其始,汉人枢密院兼尚书省,吏、兵、刑有承旨,户、工有主事,中书省兼礼部,别有户部使司。 以营州之地加幽、冀之半,用是适足矣。 中叶弥文,耶律杨六为太傅,知有三师矣。 忽古质为太尉,知有三公矣。 斡古得为常侍,刘泾为礼部尚书,知有门下、尚书省矣。 库部、虞部、仓部员外出使,则知备郎官列宿之员。 室昉监修,则知国史有院。 程翥舍人,则知起居有注。 邢抱朴承旨,王言敷学士,则知有翰林内制。 张干政事舍人,则知有中书外制。 大理、司农有卿,国子、少府有监,九卿、列监见矣。 金吾、千牛有大将,十六列卫见矣。 太子上有师保,下有府率,东宫备官也。 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刺史,咸在方州,如唐制也。 凡唐官可考见者,列具于篇;无征者不书。 南面朝宫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 诚有志帝王之盛制,亦以招徕中国之人也。 三师府,本名三公,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故称三师。 太师。 穆宗应历三年见太师唐骨德。 太傅。 太宗会同元年命冯道守太傅。 太保。 会同元年刘昫守太保。 少师。 《耶律资忠传》见少师萧把哥。 少傅少保掌印。 耶律乙辛,重熙中掌太保印。 三公府。 先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后汉更名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唐太尉、司徒、司空。 又名三司。 太尉。 太宗天显十一年见太尉赵思温。 司徒。 世宗天禄元年见司徒划设。 司空。 圣宗统和三十年见司空邢抱质。 汉人枢密院。 本兵部之职,在周为大司马,汉为太尉。 唐季宦官用事,内置枢密院,后改用士人。 晋天福中废,开运元年复置。 太祖初有汉儿司,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 太宗入汴,因晋置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初兼尚书省。 枢密使。 太宗大同元年见枢密使李崧。 知枢密使事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 杨遵勖,咸雍中为枢密副使。 同知枢密院事。 圣宗太平六年见同知枢密院事耶律迷离已。 知枢密院副使事。 杨皙,兴宗重熙十二年知枢密院副使事。 枢密直学士。 圣宗统和二年见枢密直学士郭嘏。 枢密都承旨。 圣宗开泰九年见枢密都承旨韩绍芳。 枢密副承旨。 杨遵勖,重熙中为枢密副承旨。 吏房承旨兵刑房承旨户房主事厅房即工部主事中书省。 初名政事省。 太祖置官,世宗天禄四年建政事省,兴宗重熙十三年改中书省。 中书令。 韩延徽,太祖时为政事令;韩知古,天显初为中书令;会同五年又见政事令赵延寿。 大丞相。 太宗大同元年见大丞相赵延寿。 左丞相。 圣宗太平四年见左丞相张俭。 右丞相。 圣宗开泰元年见右丞相马保忠。 知中书省事。 萧孝友,兴宗重熙十年知中书省事。 中书侍郎。 韩资让,寿隆初为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太祖加王郁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太宗大同元年见平章事张砺。 参知政事。 圣宗统和十二年见参知政事邢抱朴。 堂后官。 太平二年见堂后官张克恭。 主事。 守当官。 并见耶律俨《建官制度》。 令史。 耶律俨,道宗咸雍三年为中书省令史。 中书舍人院。 中书舍人。 室昉,景宗保宁间为政事舍人;道宗咸雍三年见中书舍人马铉。 右谏院。 右谏议大夫。 圣宗统和七年见谏议大夫马得臣。 右补阙右拾遗。 刘景,穆宗应历初为右拾遗。 门下省侍中。 赵思忠,太宗会同中为侍中。 常侍。 兴宗重熙十四年见常侍斡古得。 散骑常侍。 马人望,天祚乾统中为左散骑常侍。 给事中。 圣宗统和二年见给事中郭嘏。 门下侍郎。 杨皙,清宁初为门下侍郎。 起居舍人院起居舍人。 圣宗开泰五年见起居舍人程翥。 知起居注。 耶律敌烈,重熙末知起居注。 起居郎。 杜防,开泰中为起居郎。 左谏院左谏议大夫。 左补阙。 左拾遗。 统和三年见左拾遗刘景。 通事舍人院通事舍人。 统和七年见通事舍人李琬。 符宝司符宝郎。 耶律玦,重熙初为符宝郎。 东上阁门司。 太宗会同元年置。 东上阁门使。 韩延徽传见东上阁门使郑延丰。 东上阁门副使西上阁门司西上阁门使。 统和二十一年见西上阁门使丁振。 西上阁门副使东头承奉班东头承奉官。 韩德让,景宗时为东头承奉官。 西头承奉班西头承奉官通进司左通进右通进。 耶律瑶质,景宗时为右通进。 登闻鼓院知登闻鼓使匦院知匦院使。 太平三年见知匦院事杜防。 诰院诰院给事。 耶律铎斡,重熙末为诰院给事。 尚书省。 太祖尝置左右尚书。 尚书令。 萧思温,景宗保宁初为尚书令。 左仆射。 太祖初,康默记为左尚书,三年,见左仆射韩知古。 右仆射。 太宗会同元年,见右仆射烈束。 左丞。 武白为尚书左丞。 右丞左司郎中右司郎中左司员外郎右司员外郎六部职名总目:某部某部尚书。 圣宗开泰元年见吏部尚书刘绩。 某部侍郎。 王观,兴宗重熙中为兵部侍郎;李澣,穆宗朝累迁工部侍郎。 某部郎中。 刘辉,道宗大安末为礼部郎中。 某部员外郎。 开泰五年见礼部员外郎王景运。 某部郎中。 圣宗统和九年见虞部郎中崔祐。 诸曹郎官未详。 御史台。 太宗会同元年置。 御史大夫。 会同九年见御史大夫耶律解里。 御史中丞侍御。 重熙七年见南面侍御壮骨里。 殿中司。 殿中。 圣宗开泰元年见殿中高可恒。 殿中丞尚舍局。 见《辽朝杂礼》。 奉御尚乘局奉御尚辇局奉御尚食局奉御尚衣局奉御。 翰林院。 掌天子文翰之事。 翰林都林牙。 兴宗重熙十三年见翰林都林牙耶律庶成。 南面林牙。 耶律磨鲁古,圣宗统和初为南面林牙。 翰林学士承旨。 《赵延寿传》见翰林学士承旨张砺。 翰林学士。 太宗大同元年见和凝为瀚林学士。 翰林祭酒。 韩德崇,景宗保宁初为翰林祭酒。 知制诰。 室昉,太宗入汴,诏知制诰。 翰林画院翰林画待诏。 圣宗开泰七年见翰林画待诏陈升。 翰林医官。 天祚保大二年见提举翰林医官李奭。 国史院。 监修国史。 圣宗统和九年见监修国史室昉。 史馆学士。 景宗保宁八年见史馆学士。 史馆修撰。 刘辉,大安末为史馆修撰。 修国史。 耶律玦,重熙初修国史。 宣政殿。 宣政殿学士。 穆宗应历元年见宣政殿学士李澣。 观书殿观书殿学士。 王鼎,寿隆初为观书殿学士。 昭文馆昭文馆直学士。 杨遵勖子晦为昭文馆直学士。 崇文馆崇文馆大学士。 韩延徽,太祖时为崇文馆大学士。 乾文阁乾文阁学士。 王观,道宗咸雍五年为乾文阁学士。 宣徽院。 太宗会同元年置。 宣徽使知宣徽院事。 马得臣,统和初知宣徽院事。 宣徽副使同知宣徽使事同知宣徽院事内省内省使。 圣宗太平九年初见内省使。 内省副使内藏库内藏库提点。 道宗清宁元年见内藏库提点耶律乌骨。 内侍省黄门令内谒者内侍省押班内侍左厢押班内侍右厢押班契丹、汉儿、渤海内侍都知左承宣使右承宣使内库都提点内库尚衣库尚衣库使汤药局都提点、勾当汤药内侍省官,并见《王继恩》、《赵安仁传》。 客省。 太宗会同元年置。 都客省。 兴宗重熙十年见都客省回鹘重哥。 客省使。 会同五年见客省使耶律化哥。 左客省使。 萧护思,应历初为左客省使。 右客省使客省副使四方馆。 四方馆使。 高勋,太宗入汴为四方馆使。 四方馆副使。 道宗咸雍五年,诏四方馆副使止以契丹人充。 引进司引进使。 圣宗统和二十八年见引进使韩杞。 点签司。 同签点签司事。 兴宗重熙六年见同签点签司事耶律圆宁。 礼信司勾当礼信司。 兴宗重熙七年见勾当礼信司骨欲。 礼宾使司礼宾使。 大公鼎曾祖忠为礼宾使。 寺官职名总目:某卿。 兴宗景福元年见崇禄卿李可封。 某少卿。 耶律俨子处贞为太常少卿。 某丞某主簿太常寺。 有博士、赞引、太祝、奉礼郎、协律郎。 诸署职名总目:某署令。 某署丞。 太乐署。 鼓吹署。 法物库。 《辽朝杂礼》有法物库所掌图籍。 法物库使法物库副使崇禄寺。 本光禄寺,避太宗讳改。 卫尉寺宗正寺。 职在大惕隐司。 太仆寺。 有乘黄署。 大理寺。 有提点大理寺,有大理正,圣宗统和十二年置。 鸿胪寺司农寺诸监职名总目:某太监。 兴宗景福元年见少府监马惮。 某少监。 兴宗重熙十七年见将作少监王企。 某监丞某监主簿秘书监。 有秘书郎、秘书郎正字。 著作局著作郎著作佐郎。 杨皙,圣宗太平十一年为著作佐郎。 校书郎。 杨佶,统和中为校书郎。 正字。 开泰元年见正字李万。 司天监。 有太史令,有司历、灵台郎、挈壶正、五官正、丞、主簿、五官灵台郎、保章正、司历监候、挈壶正、司辰、刻漏博士、典钟、典鼓国子监。 上京国子监,太祖置。 祭酒司业监丞主簿国子学博士。 武白为上京国子博士。 助教太府监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已上文官。 诸卫职名总目:各卫大将军。 圣宗开泰七年见皇子宗简右卫大将军。 上将军。 王继忠,统和二十二年加左武卫上将军。 将军。 圣宗太平四年见千牛卫将军萧顺。 折冲都尉果毅都尉亲卫勋卫翊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虎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威军已上武官。 东宫三师府。 凡东宫官多见《辽朝杂礼》。 太子太师。 太宗大同元年见太子太师李崧。 太子太傅。 世宗天禄五年见太子太傅赵莹。 太子太保。 大同元年见太子太保赵莹。 太子少师。 圣宗太平十一年见太子少师萧从顺。 太子少傅。 耶律合里,重熙中为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大同元年见太子少保冯玉。 太子宾客院太子宾客太子詹事院太子詹事少詹事詹事丞詹事主簿太子司直司太子司直左春坊太子左庶子太子中允。 圣宗太平五年见太子中允冯若谷。 太子司议郎太子左谕德太子左赞善大夫文学馆崇文馆学士崇文馆直学士太子校书郎。 圣宗太平五年见太子校书郎韩滦。 司经局太子洗马。 刘辉,大安末为太子洗马。 太子文学太子校书郎。 圣宗太平五年见太子校书郎张昱。 太子正字典设局典设郎宫门局宫门郎右春坊太子右庶子太子中舍人太子舍人太子右谕德右赞善大夫太子通事舍人太子家令寺太子家令丞主簿太子率更寺太子率更令丞主簿太子仆寺太子仆丞主簿太子率府职名总目:某率。 兴宗重熙十四年见率府率习罗。 太子左右卫率府太子左右司御率府太子左右清道率府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已上东宫官。 王傅府王傅。 萧惟信,重熙十五年为燕赵王傅。 亲王内史府内史。 道宗大康三年见内使吴家奴。 长史参军诸王文学馆诸王教授。 姚景行,重熙中为燕赵国王教授。 诸王伴读。 圣宗太平八年,长沙郡王宗允等奏选诸王伴读。 已上诸王府官。 ◇南面宫官汉儿行宫都部署院。 亦曰南面行宫都部署司。 圣宗开泰九年改左仆射。 汉儿行宫都部署。 开泰七年见汉儿行宫都部署石用中。 汉儿行宫副部署。 兴宗重熙十五年见汉儿行宫副部署耶律敌烈。 知南面诸行宫副部署。 重熙十年见知南面诸行宫副部署耶律褭里。 同知汉儿行宫都部署事。 道宗大康三年见同知汉儿行宫都部署事萧挞不也。 同签部署司事。 耶律俨,大康中为同签部署司事。 都部署判官。 耶律俨,咸雍中为都部署判官。 十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职名总目:某宫汉人行宫都部署某宫南面副都部署某宫同知汉人都部署弘义宫永兴宫积庆宫长宁宫延昌宫彰愍宫崇德宫兴圣宫延庆宫太和宫永昌宫敦睦宫 发布时间:2025-03-31 13:03:53 来源:古籍文学网 链接:https://www.gujitop.com/book/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