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列传·卷六十 内容: 边肃 梅询 马元方 薛田 寇瑊 杨日严 李行简 章频 陈琰 李宥张秉 张择行 郑向 郭稹 赵贺 高觌 袁抗 徐起 张旨 齐廓 郑骧边肃,字安国,应天府楚丘人。 进士及第,除大理评事、知于潜县,累迁太常博士。 三司使魏羽荐为户部判官,祀南郊,超荐尚书度支员外郎。 帝以三司钩取无法,至道初,置行帐司,以会财用之数,命肃主之。 帐成,迁工部郎中。 真宗幸大名府,命肃经度行在粮草。 改判开拆司,出知曹州,徙邢州。 会契丹大入,先是地屡震,城堞摧圮,无守备,帝在澶州,密诏肃:若州不可守,听便宜南保他城。 肃匿诏不发,督丁壮乘城而辟诸门,悉所部兵阵以代之。 骑傅城下,肃与战小胜,契丹莫测也,居三日,引去。 时镇、魏、深、赵、磁、洺六州闭壁不出,老幼趋城者,肃悉开门纳之。 擢枢密直学士,徙宣州。 车驾朝陵,徙河南府。 还,勾当三班院。 出知天雄军,徙真定府,累迁给事中。 以王嗣宗代肃。 嗣宗与肃有旧隙,讽通判东方庆讼肃前在州,私以公钱贸易规利,遣吏强市民羊,买女口自入。 嗣宗上其事,帝以肃近臣,不欲属吏,遣刘综、任中正以章示之,肃引伏。 以守城功,止夺三官,贬岳州团练副使。 久之,徙武昌、安远军节度副使,起知光州,以泰宁军节度副使徙泗州,又徙泰州,卒。 子调,终尚书兵部员外郎、福建路转运使。 梅询,字昌言,宣州宣城人。 少好学,有辞辨。 进士及第,为利丰监判官。 后以秘书省著作佐郎、御史台推勘官,预考进士于崇政殿,真宗过殿庐,奇其占对详敏,召试中书,除集贤院。 李继迁攻灵州急,吴淑上书请遣使谕秦、陇以西诸戎,使攻继迁。 询亦请以朔方授潘罗支,使自攻取。 帝问谁可使罗支者,询请行,未至而灵州陷。 还,为三司户部判官。 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时契丹数侵河北,询请遣大臣临边督战,募游手击贼。 又论曹玮、马知节才可用,傅潜、杨琼败当诛,田绍斌、王荣等可责其效以赎过,凡数十事,其言甚壮。 帝欲命知制诰,李沆力言其险薄望轻,不可用。 后断田讼失实,降通判杭州,知苏州,就徙两浙转运副使,判三司开拆司。 坐议天书,出知濠州。 为湖北转运使,擅假驿马与邵晔子省亲疾而马死,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 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 坐荐举朱能,贬怀州团练副使。 又以善寇准,徙池州。 起知广德军,历楚、寿、陕州。 复直集贤院,改直昭文馆、知荆南,擢龙图阁待制,纠察在京刑狱。 历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判流内铨,为翰林侍读学士、群牧使。 累迁给事中、知审官院。 仁宗御迩英阁,读《正说养民篇》,览历代户口登耗之数,顾谓侍臣曰:今天下民籍几何? 询对曰:先帝所作,盖述前代帝王恭俭有节,则户口充羡;赋敛无艺,则版图衰减。 炳然在目,作鉴后王。 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祖受命,而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 因诏三司及编修院检阅以闻。 病足,出知许州,卒。 故事,侍读学士无出外者。 天禧中,张知白罢参知政事,领此职,始出知大名府。 非历二府而出者自询始。 询性卞急好进,而侈于奉养,至老不衰。 然数为朝廷言兵。 在濠州,梦人告曰:吕丞相至矣。 既而吕夷简通判州事,故待之甚厚。 其后,援询于废斥中,以至贵显,夷简力也。 马元方,字景山,濮州鄄城人。 父应图,尝知顿丘县,太宗攻幽州,应图部刍粮,没虏中。 元方去发为浮屠,间行求父尸,不得,诉于朝。 上哀之,为官其兄元吉。 元方,淳化三年进士及第,为韦城县主簿,改大理寺评事、知万年县。 诸将讨李继迁,关辅转饷逾瀚海,多失亡,独元方所部全十九。 以劳,迁本寺丞,为御史台推勘官,迁殿中丞。 户部使陈恕奏为判官,元方言:方春民贫,请预贷库钱,至夏秋,令以绢输官。 行之,公私果便,因下其法诸路。 知徐州,改太常博士、梓州路转运使。 后知郓州,量括牧地数千顷。 为京东转运副使,迁转运使。 按部至濮州,被酒殴知州蒋信,降知宿州,下诏切责之。 徙滑州,为京西转运使,知应天府,累迁太常少卿。 擢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公事,众论不以为允。 真宗谓宰臣曰:元方在三司,何多谤也? 王旦曰:元方尽心营职,然其性卞急,且不纳僚属议,而丑言诋之,所以贾怨。 帝曰:僚属顾不有贤俊邪? 岁余,以烦苛罢。 进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以枢密直学士知并州,留再任,赐白金五百两,诏中书谕以委属之意。 官至兵部侍郎,卒。 薛田,字希稷,河中河东人。 少师事种放,与魏野友善。 进士,起家丹州推官。 李允正知延州,辟为从事,向敏中至,亦荐其材。 改著作佐郎、知中江县。 真宗祀汾阴,田时居父丧,经度制置使陈尧叟奏起通判陕州。 还,拜监察御史,以母忧去。 会祀太清宫,又用丁谓奏,起通判亳州。 迁殿中侍御史、权三司度支判官,改侍御史、益州路转运使。 民间以铁钱重,私为券以便交易,谓之交子,而富家专之,数致争讼。 田请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未报。 及寇瑊守益州,卒奏用其议,蜀人便之。 就除陕西转运使,进直昭文馆、知河南府,复入度支为副使。 使契丹还,擢龙图阁待制、知天雄军。 未几,擢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累迁左司郎中。 代还,知审刑院。 羌人内寇,特迁右谏议大夫、知延州。 久之,以疾徙同州,又徙永兴军,辞不行,卒。 田性颇和厚,初以干敏数为大臣所称,后屡更任使,所治无赫赫名。 寇瑊,字次公,汝州临汝人。 初,母梦神人授珠,吞之而娠,生而眉目美秀。 擢进士,授蓬州军事推官。 李顺余党谢才盛等复起为盗,瑊设方略,擒送京师。 徙开封推官。 会施州蛮叛,转运使移瑊权领施州。 先是,戍兵仰他州馈粮,瑊至,请募人入米,偿以盐,军食遂足,而民力纾。 复招谕高州刺史田彦伊子承宝入朝,得给印纸为高州官族。 未几,溪南蛮复内寇,瑊率众擒其酋领戮之,以白芀子弟数百人筑栅,守其险要。 就除大理寺丞、知开州,迁殿中丞、通判河南府。 坐解送诸料失实,降监晋州税。 以太常博士通判并州,改监察御史。 真宗祀汾阴,王嗣宗知永兴,辟权通判,专领祠事。 迁殿中侍御史,为开封府判官。 尝奏事,帝询施州备御之术,因谕之曰:东川控蛮夷,尔功已试,其为朕镇抚之。 命为梓州路转运使。 晏州多刚县酋斗望劫泸州,烧淯井监,杀官吏。 瑊趋富顺监,命部兵多张旗帜,逾山西北趋戎州,尽取公私舟载粮甲,具音乐,合两路兵至江安,诱纳溪、蓝、顺史个松,南广移、悦等州刺史及八姓乌蛮首领,使断贼径。 用夷法,植竹为誓门,横竹系猫、犬、鸡各一于其上,老夷人执刀剑,谓之打誓,呼曰:誓与汉家同心击贼。 即刺牲血和酒而饮。 瑊给盐及酒食、针梳、衣服等,付以大榜,约大军至,揭榜以别逆顺,不杀汝老少,不烧汝栏栅。 夷人大喜。 帝遣内殿崇班王怀信议攻讨招辑之宜,瑊奏:夷人尝于二年春烧淯井监,杀吏民。 既赦贷其罪,复来寇边,声言朝廷且招安,得酒食衣服矣。 若不讨除,则戎、泸、资、荣、富顺监诸夷竞起为边害矣。 诏发陕西兵,益以白芀子弟合六千三百人,缘淯井溪转斗,凡十一阵,破之。 夷人相率来附,纳牛羊、铜鼓、器械甚众,而斗望犹旅拒不从。 瑊命怀信分兵拔其栅,与都巡检使符承顺进战思晏江口,斗望等始惊遽,势稍却,明日,复分三道来拒王师,怀信等格战,瑊乘其后,大破之。 斗望众万余,嚣不能军,溺死者众,遂降。 因籍军之勇悍千人,分五都以隶禁军,为宁远指挥,使守淯井监,更建砦栅,浚三壕以环之。 就加侍御史,召为三司盐铁判官,逾月,出为河北转运使。 天禧中,河决澶渊。 瑊视役河上,堤垫数里,众皆奔溃,而瑊独留自若。 须臾,水为折去,众颇异之。 迁工部郎中,上言:契丹约和以来,河北减戍卒之半,而复刺土兵,其实益三分之一,而塞下军储不给。 请行入中、凿头、便籴三说之法。 入为三司度支副使。 未几,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益州。 仁宗即位,迁给事中。 瑊与丁谓厚善,帝谓辅臣曰:瑊有吏干,毋深谴也。 徙邓州,坐失举,降少府监、知金州,复右谏议大夫。 会河决,徙知滑州,总领修河。 既而以岁饥罢役,瑊言:病民者特楗刍耳,幸调率已集,若积之经年,则朽腐为弃物,后复兴工敛之,是重困也。 乃再诏塞河。 河平,擢枢密直学士。 明年,复给事中、知秦州,又坐失举夺一官。 召权三司使,复其官如故。 时有议茶法者,帝访以利害,瑊曰:议者未知其要尔。 河北入中兵食,皆仰给于商旅。 若官尽其利,则商旅不行,而边民困于馈运,茶法岂可以数更? 帝然之。 权知开封府,戚里有殴妻至死,更赦事发者。 太后怒曰:夫妇齐体,奈何殴致死邪? 瑊对曰:伤居限外,事在赦前,有司不敢乱天下法。 卒免死。 天圣末,再使契丹,未行而卒。 瑊少孤,鞠于祖母王氏,及登朝,以妻封邑回授之,朝臣得回封祖母自瑊始。 性颇疏财,通音律,知术数。 初附丁谓,故少达,及谓败左迁,郁郁不自得,秘书丞彭齐赋《丧家狗》以刺之。 杨日严,字垂训,河南人。 进士及第,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安丘县。 三司辟为检法官,迁大理寺丞,又为本寺检法官,监都进奏院,通判亳、陈二州,判吏部南曹兼登闻鼓院。 出知襄州,徙庐、郸二州,入为开封府判官。 使契丹还,为两浙转运副使。 未行,会青、徐饥,改京东转运使。 因请江、淮、陕西转粟五十万,以赈贫民;又开清河八十里抵暖水河,并堤起仓廪,以便漕运。 加直史馆,徙益州转运使,又徙江、淮制置发运使。 还,历三司户部、度支、盐铁副使。 累迁太常少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河中府,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时用兵伐元昊,三司急财用,有诏析户版为十等,第赋役;民以岁租占佃官田庐者,高其估,募输钱就市为己业,人苦其扰。 又陕西奏收市益、梓、利路溪洞马,而不知其实无马也。 日严皆奏罢之。 迁勾当三班院、知通进银台司。 闻后为守者,其政不便蜀人,因进对,犹从容言:远方所宜抚安之,无容变法以生事。 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学士知澶州。 召权知开封府,吏械囚不谨,囚自杀,坐是罢府事。 判太常、司农寺,同知审官院,卒。 日严初为益州转运使,无他治能,及知益州,颇为蜀人所信爱。 兄日华,历官至太常少卿、三司副使。 李行简,字易从,同州冯翊人。 家贫,刻志于学,读《六经》每至夜分,寒暑不易。 又聚木叶学书,笔法遒劝。 与里中富人杨士元同学,既而同时中进士第,士元资遗行简,谢不取。 起家陇州司理参军,徙彭州军事推官。 陵州富民陈子美父死,继母诈为父书逐出之,累诉不得直,转运使檄行简劾正其狱。 改秘书省著作郎,再迁太常博士、知坊州。 御史中丞王嗣宗荐为监察御史,王旦数称其才,真宗雅亦知之,再迁侍御史。 陕西旱蝗,命往安抚,发仓粟救乏绝,又蠲耀州积年逋租。 还,擢龙图阁待制,历尚书刑部郎中。 帝数幸龙图阁,命讲《周易》,间访大臣能否,行简所对无怨昵,各道其所长,人以为长者。 久之,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 乾兴初,改给事中,以足疾请外,得知河中府,徙虢州,卒。 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 与弟頔皆以进士试礼部预选,会诏兄弟毋并举,频即推其弟,弃去。 后六年,乃擢第。 自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改大理寺丞、知九陇县,迁殿中丞。 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 频视券墨浮朱上,曰:是必先盗印然后书。 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 梦松用此入为监察御史,频坐不时具狱,降监庆州酒,徙知长洲县。 天禧初,增置谏官、御史十二人,频以选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 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 还,为三司度支判官。 青州麻士瑶杀从子温裕,并其财,遣往按治,士瑶伏诛。 又诏鞫邛州牙校讼盐井事。 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 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频雅善丁谓,谓贬,左迁尚书比部员外郎、监饶州酒。 起知信州,进刑部员外郎、知福州。 王氏时,赋民官田,岁输租税而已。 至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频疏以为不可。 徙知潭州。 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 复入为度支判官,累迁刑部郎中。 使契丹,至紫濛馆卒。 契丹遣内侍就馆奠祭,命接伴副使吴克荷护其丧,以锦车驾橐驼载至中京,敛以银饰棺,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甲兵卫送至白沟。 诏遣其子访乘传扈其柩以归。 访官三班奉职,即许也。 陈琰,字伯玉,澶州临河人。 进士及第,历溧阳、栾城县主簿,迁大理寺丞、监真定府税,知金堂、夏津二县。 再迁太常博士。 转运使卢士伦,曹利用婿也,怙势听狱不以直,讼者不已,付琰评决,琰直之。 御史知杂韩亿闻其事,奏为监察御史。 丁父丧,哀毁,坟木连理。 忧除,迁殿中侍御史。 天圣五年祀南郊,中外以为丁谓复还,琰上疏曰:乱常肆逆,将而必诛,阴怀奸恶,有杀无赦。 丁谓因缘险佞,据窃公台。 贿赂包苴,盈于私室;哇。 琰始奏选官监视,谓之定计斗面。 积迁至尚书工部郎中,卒。 李宥字仲严,唐之后裔,自吴徙青,遂为青人。 祖成,五代末,以诗酒游公卿间,善摹写山水,至得意处,疑非笔墨所成。 人欲求者,先为置酒,酒酣落笔,烟景万状,世传以为宝。 赦。 帝然之。 为三司度支判官,迁侍御史。 历京西、河东、河北转运副使,三司户部、度支、盐铁副使。 汴仓纳粮纲,概量不实,操舟者坐亡失所载,或杖背徒重役。 琰始奏选官监视,谓之定计斗面。 积迁至尚书工部郎中,卒。 李宥,字仲严,唐之后裔,自吴徙青,遂为青人。 祖成,五代末,以诗酒游公卿间,善摹写山水,至得意处,疑非笔墨所成。 人欲求者,先为置酒,酒酣落笔,烟景万状,世传以为宝。 父觉,见《儒林传》。 宥幼孤,不好弄,长读书属文,不杂交游。 举进士,调火山军判官。 入馆校勘书籍,迁集贤校理,遂直院。 知蕲州,岁凶人散,委婴孩而去者相属于道。 宥令吏收取,计口给谷,俾营妇均养之,每旬阅视,所活甚众。 或杀人,以米十石给佣者,使就狱,曰:我重贿吏,尔必不死。 宥得其情,论如法。 提点荆湖刑狱,权户部判官,利州转运使,判户部勾院,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同判太常寺。 旧宗庙五飨,辅臣摄事,中废且久,止差从官。 宥因对力言,遂复故事。 以谏议大夫知江宁府。 民有告人杀其子者,曰:吾子去家时,巾若巾,今巾是矣。 民自诬服。 宥疑,召问,卒伸其枉。 府舍火,宥畏兵乱,阖门不救,降秘书监致仕。 起分司南京,改太子宾客,判留司御史台,卒。 宥性清介,然与物无忤,好奖拔士人。 外族甚贫,宥有别业,以券畀之。 既死,家无余财,官赐钱十万。 张秉,字孟节,歙州新安人。 父谔,字昌言,南唐秘书丞、通判鄂州。 宋师南伐,与州将许昌裔叶议归款,太祖召见,劳赐良厚,授右赞善大夫。 蜀平,选知阆州。 太平兴国中,即除西川转运副使。 先是,土人罕习舟楫,取峡江中竞渡者给漕运役,覆溺常十四五。 谔建议置威棹军分隶管勾,自是无覆舟之患。 累迁荆湖、江、浙等道制置茶盐副使,卒。 秉举进士,仪状丰丽,属词敏速,善书翰,太宗喜之,擢置甲科。 解褐将作监丞、通判宣州。 迁监察御史,深为宰相赵普所器,以弟之子妻之。 会有荐其才,得知郑州。 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 会以赵昌言为制置茶盐使,秉与薛映副之。 入为右计司河南西道判官,俄换盐铁判官、度支员外郎、知制诰、判吏部铨、知审官院。 唐朝故事,南省首曹罕兼掌诰,多退为行内诸曹郎。 至是,用此制,其后进改,多优迁首曹,遂隳旧制矣。 迁工部郎中,依前知制诰。 真宗嗣位,进秩兵部郎中、判昭文馆。 时草敕用官制,有顷因微累,谪于遐荒之语,上览之曰:若此,则是先朝失刑矣。 遂除秉左谏议大夫,连知颍、襄二州。 徙凤翔府,诉以母老贫窭,诏给装钱,未行,改江陵。 丁母忧,起复,知河南府。 景德初,徙河阳,换澶州。 车驾将幸河上,又徙知滑州。 道出韦城,秉迎谒境上,俾预从官侍食;遣与齐州马应昌、濮州张晟往来河上,部丁夫凿凌,以防契丹南渡。 召归阙,复判吏部铨,拜工部侍郎、同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司,纠察在京刑狱。 复与周起同试东封路服勤辞学、经明行修举人。 出知永兴军府,会祀汾阴,为东京留守判官,转礼部侍郎,加枢密直学士,复知并州。 将行,恳求御诗为饯,上为作五言赐之。 徙相州。 九年,复纠察在京刑狱,暴疾卒。 秉典藩府,无显赫誉,及再至太原,临事少断,多与宾佐博弈。 虽久践中外,然无仪检,好谐戏,人不以宿素称之。 好饬衣服,洁馔具,每公宴及朋友家集会,多自挈肴膳而往。 家甚贫,常质衣以给费焉。 张择行,字行先,青州益都人。 进士起家,历北海、临沂主簿,自宣州观察推官为大理寺丞。 初,石亭县掾檄将陵塞决河,众欲登舟以济,择行独以为不可,皆笑其怯。 既而舟果覆,择行坐堤上董役,埽卒不溃。 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改言事御史、右司谏。 与唐介、包拯共论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不当,语甚切。 又论河北兵多、财不足,愿分兵就食内地,不报。 迁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累迁吏部员外郎。 御史皆言宰相陈执中嬖妾笞小婢,死外舍。 择行以为主命妾笞婢,于律不当坐,御史固迫之,因中风不能语。 除户部郎中、集贤殿修撰,提举兖州仙源县景灵宫,逾年而卒。 郑向,字公明,开封陈留人。 举进士中甲科,为大理评事、通判蔡州,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濠州,徙蔡州。 召试集贤院,未几,除三司户部判官,修起居注。 迁度支员外郎,为盐铁判官。 出为两浙转运副使,疏润州蒜山漕河抵于江,人以为便。 复为盐铁判官,擢知制诰、同勾当三班院。 使契丹,再迁兵部郎中、提点诸司库务,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卒。 五代乱亡,史册多漏失,向著《开皇纪》三十卷,摭拾遗事,颇有补焉。 郭稹,字仲微,开封祥符人。 世寓郑州,举进士中甲科,为河南县主簿。 除国子监直讲,议者以其资浅,罢还河南。 时孙奭、冯元判监事,因奏稹学问通博,他选莫能及,乃得留。 居二岁,陈尧咨知大名,辟签书府判官事,改大理寺丞。 奭等复荐为直讲。 奭出知兖州,又荐稹与贾昌朝赴中书试讲说,而稹固辞。 召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 冯元知河阳,辟为通判,徙通判河南府。 入为三司度支、户部判官,累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同修起居注。 康定元年使契丹,告用兵西鄙。 契丹厚礼之,与同出观猎,延稹射。 稹一发中走兔,众皆愕视,契丹主遗以所乘马及他物甚厚。 既还,转兵部,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擢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暴感风眩卒。 稹性和易,文思敏赡,尤刻意于赋,好用经语对,颇近于谐。 聚古书画,不计其赀购求之。 妇张悍嫉,无子。 初,稹幼孤,母边更嫁王氏,既而母亡,稹解官服丧。 知礼院宋祁言稹服丧为过礼,诏下有司博议,用冯元等奏,听解官申心丧,语在《礼志》。 论曰:肃之守邢,以赢兵却敌,开门纳避难之民,功在王府。 元方为并州,有勤留之命,其宜民可知。 宥在蕲,则活饥氓;在江宁,则直冤狱。 吏之良者欤! 然皆不能无小累也。 日严、行简临政,视秉、择行、向、稹虽无瑕可指,亦皆无赫赫名。 询以厚吕夷简,复致贵显;瑊、频坐善丁谓,并遭斥谪,固无足议者。 琰言谓奸邪,不当用南郊恩牵复,与唐袁高论执卢杞正相类,识者韪之。 赵贺,字余庆,开封封邱人。 少时,尝丧明,久之,遇异医辄愈。 喜饮酒,至终日不乱。 事继母至孝。 举《毛诗》及第,补临朐县主簿。 贺有干力,知州寇准且知贺。 淳化中,调丁壮塞澶州决河,众多逸去,独贺全所部而归。 临朐父老张乐迎贺,准使由谯门过,曰:旌贺之能也。 改大理评事。 盐池吏欺缗钱,选贺往解州钩校出入,贺悉得其奸。 契丹入寇,真宗决策澶渊,遣使八人省州县,贺以太子中舍安抚京东。 改殿中丞,历通判明州、宿州。 徙知汉州,蜀吏喜弄法,而贺精明,吏不敢欺,事更贺所,多被究诘,人目为赵家关,谓如关梁不可越也。 召权三司户部判官,真补度支判官,出为京东转运副使,徙京西。 又徙益州路转运使,寻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尚书工部郎中、提举诸司库务,为江、淮制置发运使。 发运司占隶三司军将,分部漕船,旧皆由主吏白遣,受赇不平,或数得诣富饶郡,因以商贩,贫者至不能堪其役。 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分剧易为三等,视其功过自裁定,由是吏巧不得施,岁漕米溢常数一百七十万。 苏州太湖塘岸坏,及并海支渠多湮废,水侵民田。 诏贺与两浙转运使徐奭兼领其事,伐石筑堤,浚积潦,自吴江东赴海。 流民归占者二万六千户,岁出苗租三十万。 迁刑部郎中,历三司户部、度支、盐铁副使,知延、同、秦三州、江陵府,累迁光禄卿,入判大理寺,以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徙邓州,岁余,判宗正寺,出知越州。 坐失举,降知濠州,改庐州。 迁给事中,复判宗正寺,知郑、蔡、寿三州,卒。 在临朐时,用转运使李中庸荐改官。 中庸没,无子,贺为主葬,图其象,岁时祠于家。 子宗道,终集贤校理。 高觌,字会之,宿州蕲人。 进士起家,为嘉兴县主簿。 后以孙奭荐,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泗州。 诏定淮南场茶法,觌陈说利害,不报。 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召为三司户部判官,安抚河北。 还,为京西转运使。 徙益州。 彭州广碛、丽水二峡地出金,宦者挟富人请置场,募人夫采取之。 觌曰:聚众山谷间,与夷獠杂处,非远方所宜,且得不偿失。 奏罢之。 王蒙正恃章献太后亲,多占田嘉州,诏勿收赋,觌又极论其不可。 坐失察嘉州守张约受赇,贬通判杭州,徙知福州。 入为三司盐铁判官,历陕西、河北转运使,累迁兵部郎中,复入户部、盐铁为副使,迁右谏议大夫、河东都转运使,加集贤院学士,判尚书刑部,进给事中、知单州,卒。 子秉常,为梓州路转运使。 袁抗,字立之,洪州南昌人。 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调阳朔县主簿,荐补桂州司法参军。 抚水蛮寇融州,转运使俞献可檄抗权融州推官,督兵粮与谋军事。 蛮治舟且至,抗即杨梅、石门两隘建水栅二,据其冲,贼不得入,后因置戍不废。 事平,特迁衡州推官,改大理寺丞,累迁国子博士、知南安军,擢提点广南东路刑狱。 浙东叛卒鄂邻钞闽、越,转南海,与广州兵逆战海中。 值大风,有告邻溺死者,抗独曰:是日风势趣占城,邻未必死。 后果得邻于占城。 还为度支三司判官,以尚书金部员外郎为梓州路转运使,徙益州路。 时三司岁市上供绫锦、鹿胎万二千匹,抗言:蜀民困惫,愿少纾其力,以备秦中他日之用。 是年郊祀,蠲其数之半。 黎州岁售蛮马,诏择不任战者却之。 抗奏:朝廷与蛮夷互市,非所以取利也。 今山前后五部落仰此为衣食,一旦失利侵侮,不知费直几马也。 臣念蜀久安,不敢奉诏。 寻如旧制。 除江、淮发运使,召为三司盐铁副使。 时抗老矣,为御史所劾,罢知宣州。 累迁光禄少卿,分司南京。 明堂覃恩,改少府监,卒。 抗喜藏书,至万卷,江西士大夫家鲜及也。 抗子陟,少刻厉好学,善为诗,终殿中丞。 徐起,字豫之,濮州鄄城人。 举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隰川县,积官尚书都官员外、知楚州。 枢密直学士张宗象荐之,擢提点广南西路刑狱。 入判三司开拆司,历开封、三司度支判官。 馆伴契丹使,还奏:所过州县,使者既去,官吏将校皆出郊旅贺,燕饮久之,城邑为之空。 乃下约束禁止之。 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部有戍卒杀人系狱,其徒欲劫之。 起闻,亟往按诛之,分其徒隶他州。 徙江西,知徐州,就为转运使。 募富室得米十七万斛,赈饿殍,又移粟以赡河北、京西者,凡三百万。 与安抚使刘夔不相能,徙京西。 又徙江东,起请开长淮旧浦,以便漕运。 知洪州,徙兖州。 有都巡检虐所部,而部兵百余人持兵至庭下。 州人大恐,起不为动,以祸福开谕之,众感泣听命。 因按致其首,奏罢都巡检。 复为度支判官,累迁秘书监、知湖州,卒。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 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 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补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 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 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 擢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 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 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 既而浚渒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 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 元昊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 州依山无外城,旨将筑之,州将曰:吾州据险,敌必不来。 旨不听。 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 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 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也。 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 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小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 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 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 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 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有谋略,除阁门使,固辞。 进工部郎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 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 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 齐廓,字公辟,越州会稽人。 举进士第,自梧州推官累迁太常博士、知审刑详议官,知通、泰州。 提点荆湖南路刑狱。 潭州鞫系囚七人为强盗,当论死。 廓讯得其状非强,付州使劾正,乃悉免死。 平阳县自马氏时税民丁钱,岁输银二万八千两,民生子,至壮不敢束发,廓奏蠲除之。 历三司度支、开封府判官,出为江西、淮南转运使。 时初兼按察,同时奉使者,竞为苛刻邀声名,独廓奉法如平时,人以为长厚。 入判盐铁勾院,加史馆、知荆南府,徙明、舒、湖三州,积官光禄卿、直秘阁,以疾分司南京,改秘书监,卒。 廓宽柔恭谨,人犯之不校。 弟唐,为吉州司理参军,博览强记,尝举贤良方正,对策入等。 越州蒋堂奏廓及唐父母垂老,穷居乡里,二子委而之官,唐复久不归省,于是罢唐,令归侍养。 廓方使湖南,虽置不问,然士论薄之。 郑骧,字士龙,河南人。 登进士第,更庆、汝、郑、秦州推官,改秘书省著作郎、知垣曲县。 康继英辟签书卫州判官事,刘从德代继英,又表骧有善状,进一官。 寻监左藏库,迁太常博士、知乾州,提点益州路刑狱,为三司度支判官。 建言:蜀人引江水溉田,率有禁,岁旱利不均,宜弛其禁。 又言:京西旱,旧禁粟无出国门,可且勿禁。 庆历中,与鱼周询刺陕西民兵十余万。 除陕西转运、按察使兼三门发运使,加直史馆、河北转运使,入为度支副使。 河决德州,入王纪口,议欲徙州,诏骧往视之,还言州不当徙,已而州果无患。 又为河北转运使。 王则反,讨平之。 除天章阁待制、知凤翔府。 先是,皇甫泌、夏安期皆为转运使,泌先谪去,安期后至,不及赏,骧因辞不受,愿命推功与二人。 复为河北都转运使,累迁尚书工部郎中,以疾知华州,卒。 论曰:历观数子,风迹虽不同,其为政爱民,谦己利物,有古道焉。 若旨浚渒河,觌罢采金,抗论互市,起赈穷戢暴,骧推功与人,皆无所愧矣。 赵贺不忘李中庸,而齐廓兄弟弃亲以徇荣,用心何其不同哉! 发布时间:2025-03-31 12:41:24 来源:古籍文学网 链接:https://www.gujitop.com/book/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