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列传·卷五十七 内容: 彭乘 嵇颖 梅挚 司马池(子旦 从子里 曾孙朴)李及 燕肃(子度孙瑛)蒋堂 刘夔 马亮 陈希亮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 少以好学称州里,进士及第。 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乘独西望,怅然曰:亲长矣,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 翌日,奏乞侍养。 居数日,授汉阳军判官,遂得请以归。 久之,有荐其文行者,召试,为馆阁校勘。 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用寇准荐,为馆阁校勘,改天平军节度推官。 预校正南、北《史》、《隋书》,改秘书省著作佐郎,迁本省丞、集贤校理。 恳求便亲,得知普州,蜀人得守乡郡自乘始。 普人鲜知学,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 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 服除,知荆门军,改太常博士。 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出知安州,徙提点京西刑狱,改夔州路转运使。 会土贼田忠霸诱下溪州蛮将内寇,乘适按郡至境,大集边吏,勒兵下山以备贼,贼遁去。 因遣人间之,其党斩忠霸,夷其家。 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累迁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为群牧使。 既病,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 卒,赐白金三百两。 御史知杂何郯论请赠官,不许,诏一子给奉终丧。 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而乘在选中,帝指乘曰:此老儒也,雅有恬退名,无以易之。 及召见,谕曰:卿先朝旧臣,久补外,而未尝自言。 对曰:臣生孤远,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 帝颇嘉之。 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生业。 聚书万余卷,皆手自刊校,蜀中所传书,多出于乘。 晚岁,历典赞命,而文辞少工云。 嵇颖,字公实,应天宋城人。 父适,尝为石首主簿。 民有父子坐重系,府檄适按之,抵其父于法,而子获免;父死,假人言曰:主簿,仁人也,行且生贤子,后必大。 明年颍生。 天圣中,进士及第,授蔡州团练判官。 王曾知青州、徙天雄军,皆辟为从事。 后用曾荐,迁太子中允,为集贤校理。 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累迁尚书兵部员外郎。 召入翰林为学士,未及谢,卒。 诏以告敕、袭衣、金带、鞍勒马赐其家。 颖举进士,时王曾、张知白相继为南京留守,见颖谨厚笃学,谓其子弟曰:若曹师表也。 张尧封尝从颖学,所为文,多留颖家。 其后尧封女入禁中,为修媛,甚被宠幸,令其弟化基诣颖,求编次其父稿,为序以献之。 颍不答,亦不以献。 梅挚,字公仪,成都新繁人。 进士,起家大理评事、知蓝田上元县,徙知昭州,通判苏州。 二浙饥,官贷种食,已而督偿颇急,挚言借贷本以行惠,乃重困民,诏缓输期。 庆历中,擢殿中侍御史。 时数有灾异,引《洪范》上《变戒》曰:'王省惟岁',谓王总群吏如岁,四时有不顺,则省其职。 今日食于春,地震于夏,雨水于秋。 一岁而变及三时,此天意以陛下省职未至,而丁宁戒告也。 伊、洛暴涨漂庐舍,海水入台州杀人民,浙江溃防,黄河溢埽,所谓'水不润下'。 陛下宜躬责修德,以回上帝之眷佑。 阴不胜阳,则灾异衰止,而盛德日起矣。 徙开封府推官,迁判官。 僧常莹以简札达宫人,辇官郑玉醉呼,欧徼巡卒,皆释不问,挚请悉杖配之。 改度支判官,进侍御史。 论石元孙不死行陈,系缧以还,国之辱也,不斩无以厉边臣。 再奏不报。 李用和除宣徽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挚言:国初,杜审琼亦帝舅也,官止大将军;李继隆累有战功,晚年始拜使相。 祖宗慎名器如此,今不宜亟授无功。 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权判大理寺。 言:权陕西转运使张尧佐非才,繇宫掖以进,恐上累圣德。 及奏减资政殿学士员,召待制官同议政,复百官转对。 帝谓大臣曰:梅挚言事有体。 以为户部副使。 会宴契丹使紫宸殿,三司副使当坐殿东庑下。 同列有谓曲宴例坐殿上,而大宴当止殿门外尔。 因不即坐,与刘湜、陈洎趋出。 降知海州,徙苏州,人为度支副使。 初,河北岁饥,三司益漕江、淮米饷河北。 后江、淮饥,有司尚责其数,挚奏减之。 擢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 还判吏部流内铨,进龙图阁学士、知滑州。 州岁备河,调丁壮伐滩苇,挚以疲民,奏用州兵代之。 河大涨,将决,夜率官属督工徒完堤,水不为患,诏奖其劳。 勾当三班院、同知贡举。 请知杭州,帝赐诗宠行。 累迁右谏议大夫,徙江宁府,又徙河中。 卒。 挚性淳静,不为矫厉之行,政迹如其为人。 平居未尝问生业,喜为诗,多警句。 有奏议四十余篇。 司马池,字和中,自言晋安平献王孚后,征东大将军阳葬安邑澜洄曲,后魏析安邑置夏县,遂为县人。 池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 时议者以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回远闻,乃开〈山含〉口道,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咸以为便。 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 众不以为然。 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举进士,当试殿庭而报母亡,友匿其书。 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 行至宫城门,徘徊不能入。 因语其友,而友止以母疾告,遂号恸而归。 后中第,授永宁主簿。 出入乘驴。 与令相恶,池以公事谒令,令南向踞坐不起,池挽令西向偶坐论事,不为少屈。 历建德、郫县尉。 蜀人妄言戍兵叛,蛮将入寇,富人争瘗金银逃山谷间。 令闾丘梦松假他事上府,主簿称疾不出,池摄县事。 会上元张灯,乃纵民游观,凡三夕,民心遂安。 调郑州防御判官、知光山县。 禁中营造,诏诸州调竹木,州符期三日毕输。 池以土不产大竹,转市蕲、黄,非三日可致,乃更与民自为期,约过不输者罪之,既而输竹先诸县。 盛度荐于朝,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监安丰酒税,徙知小溪县。 刘烨知河南府,辟知司录参军事,岁余,通判留守司。 枢密使曹利用奏为群牧判官,辞不就,朝廷固授之。 利用尝委括大臣所负进马价,池曰:令之不行,由上犯之。 公所负尚多,不先输,何以趣他人。 利用惊曰:吏绐我已输矣。 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 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 会诏百官转对,池言:唐制门下省,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 今门下虽有封驳之名,而诏书一切自中书以下,非所以防过举也。 内侍皇甫继明给事章献太后阁,兼领估马司,自言估马有羡利,乞迁官。 事下群牧司,阅无羡利。 继明方用事,自制置使以下皆欲附会为奏,池独不可。 除开封府推官,敕至阁门,为继明党所沮,罢知耀州。 擢利州路转运使、知凤翔府。 召知谏院,上表恳辞。 仁宗谓宰相曰:人皆嗜进,而池独嗜退,亦难能也。 加直史馆,复知凤翔。 有疑狱上谳,大理辄复下,掾属惶遽引咎。 池曰:长吏者政事所繇,非诸君过。 乃独承其罪,有诏勿劾。 岐阳镇巡检夜饮富民家,所部卒执之,俾为约,不敢复督士卒,而后释其缚;池捕首恶诛之,巡检亦坐废。 累迁尚书兵部员外郎,遂兼侍御史知杂事。 尝言:陕西用兵无宿将,刘平好自用而少智谋,必误大事。 后平果败。 更户部度支、盐铁副使。 岁满,中书进名,帝曰:是固辞谏官者。 擢天章阁待制、知河中府,徙同州,又徙杭州。 池性质易,不饰厨传,剸剧非所长,又不知吴俗,以是谤讥闻朝廷。 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劾池决事不当十余条,及稽留德音,降知虢州。 初,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出所卖过半;又越州通判载私物盗税,乃从革之姻,遣人私请。 或谓池可举劾以报仇,池曰:吾不为也。 人称其长者。 徙知晋州,卒。 子旦、光,光自有传。 从子里。 旦字伯康。 清直敏强,虽小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 以父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历郑县主簿。 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家多金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十年不决。 旦取案一阅,情伪立见,黜吏十数辈,冤者以直。 又井元庆豪欺乡里,莫敢谁何,旦擒致于法。 时旦年尚少,上下易之,自是惊服。 吏捕蝗,因缘搔民。 旦言:蝗,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 后著为令。 丁内外艰,服除,监饶州永平铸钱监。 知祁县,天大旱,人乏食,群盗剽敓,富家巨室至以兵自备。 旦召富者开以祸福,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粜,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亦弭。 举监在京百万仓,时祁隶太原,以太原留,不召。 通判乾州,未行,举监在京杂物库。 知宜兴县,其民嚣讼,旦每狱必穷根株,痛绳之,校系县门,民稍以诋冒为耻。 市贯大溪,贾昌朝所作长桥,坏废岁久,旦劝民葺复,不劳而成。 时王安石守常州,开运河,调夫诸县。 旦言:役大而亟,民有不胜,则其患非徒不可就而已。 请令诸县岁递一役,虽缓必成。 安石不听。 秋,大霖雨,民苦之,多自经死,役竟罢。 历知梁山军、安州。 旦治郡有大体,所施设,取于适理便事。 再监凤翔太平宫,以熙宁八年致仕。 历官十七,迁至太中大夫。 元祐二年,卒,年八十二。 旦澹薄无欲,奉养苟完,人不见其贵。 与弟光尤友爱终始,人无间言。 光居洛,旦居夏县,皆有园沼胜概。 光岁一往省旦,旦亦间至洛视光。 凡光平时所与论天下事,旦有助焉。 及光被门下侍郎召,固辞不拜。 旦引大义语之曰:生平诵尧、舜之道,思致其君,今时可而违,非进退之正也。 光幡然就位。 方是时,天下惧光之终不出,及闻此,皆欣然称旦曰:长者之言也。 英宗即位,例以亲属入贺得官,时旦在梁山,诸孙未仕者皆不遣,惟遣其从兄子禀。 旦与人交以信义,喜周其急。 尝有以罪免官贫不能存者,月分俸济之,其人无以报,愿以女为妾。 旦惊谢之,亟出妻奁中物使嫁之。 旦生于丙午,与文彦博、程公珣、席汝言为同年会,赋诗绘像,世以为盛事,比唐九老。 三子:良,试将作监主簿;富永,承议郎、陕州通判;宏,陈留令。 宏子朴。 里字昭远。 进士释褐,授威胜军判官,改大理寺丞。 庞籍为鄜延经略使,奏通判鄜州。 州将武人,不法,里平居与之欢甚,临事正色力争,不少假借。 性廉静质直,所至有惠政。 每罢官,至京师,未尝有所谒视。 审官榜久阙,人所不取者,乃受之而去。 后知乾州,为太常少卿而卒。 朴字文季,少育于外祖范纯仁。 绍圣党事起,父宏上书论辨得罪。 纯仁责永州,疾失明,客至,必令朴导以见。 时方七岁,进揖应对如成人,客皆惊叹。 以纯仁遗恩为官。 宏死,徒跣负柩还。 调晋宁军士曹参军。 通判不法,转运使王似讽朴伺其过,朴不可,曰:下吏而陷长官,不唯乱常,人且不食吾余矣,死不敢奉教。 似贤而荐之。 靖康初,入为虞部、右司员外郎。 金人次汴郊,命朴使之。 二酋问朴家世,具以告。 喜曰:贤者之后也。 待之加礼,乃吐腹心,谕以亟求讲解。 朴复命,任事者疑不决。 都城陷,宗思朴之言,以为兵部侍郎。 二帝将北迁,又贻书请存立赵氏,金人惮之,挟以北去,且悉取其孥。 开封仪曹赵鼎,为匿其长子倬于蜀,故得免。 建炎登极,赦至燕,朴私令赍诣徽宗,为人所告。 金主怜其忠,释之。 徽宗崩,朴与奉使朱弁在燕共议制服,弁欲先请,朴曰:为臣子闻君父丧,当致其哀,尚何请。 设请而不许,奈何? 遂服斩衰,朝夕哭。 金人亦义而不问。 又遣朱松年间行,以金人情实归报。 宋因王伦出使,持黄金赐朴。 伦还,言金命朴为行台左丞,朴辞而止,益重之。 后卒于真定。 讣闻,诏称其忠节显著,赠兵部尚书,谥曰忠洁。 李及,字幼几,其先范阳人,后徙郑州。 父覃,左拾遗。 及举进士,再调升州观察推官。 寇准荐其才,擢大理寺丞、知兴化军。 以殿中丞通判曹州。 州民赵谏者,素无赖,持郡短长,纵为奸利。 及受命,谏在京师,乃谒及,及不之见,慢骂而去,投匿名书诬及,因以毁朝政。 会上封者发谏事,命转运使与及察其状。 及条上谏前后所为不道,诏御史劾得其实,斩于都市,及由是知名。 擢知陇州。 初,置提点刑狱,内出及与陈纲二人名付中书。 明日,以纲使河北,及使陕西,特迁一官。 还判三司磨勘司,出知凤翔府,徙延州,除三司户部副使,为淮南转运使,累迁太常少卿、知秦州。 议者以及谨厚,非守边才。 及至秦州,州将吏亦颇易之。 会有禁卒白昼攫妇人金钗于市,束执以来。 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 及亟命斩之,观书如故,于是将士皆惊服。 改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以右谏议大夫召还,勾当三班院,再迁尚书工部侍郎,历知杭州、郓州、应天、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 卒,年七十。 特赠礼部尚书,谥恭惠。 及资质清介,所治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 在杭州,恶其风俗轻靡,不事宴游。 一日,冒雪出郊,众谓当置酒召客,乃独造林逋清谈,至暮而归。 居官数年,未尝市吴中物。 比去,唯市《白乐天集》。 在河南,杜衍为提点刑狱,间与衍会,而具甚疏薄。 他日,中贵人用事者至,亦无加品,衍叹其清德。 娶张氏,性嫉悍。 及尝生子,鞠之外舍,张固请归保养之,乃会亲属,以子击堂柱,碎其首。 及遂无子,以弟之子为后。 燕肃,字穆之,青州益都人。 父峻,慷慨任侠,杨光远反时,率其属迎符彦卿,遂家曹州。 肃少孤贫,游学。 举进士,补凤翔府观察推官。 寇准知府事,荐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临邛县。 县民尝苦吏追扰,肃削木为牍,民讼有连逮者,书其姓名,使自召之,皆如期至。 知考城县,通判河南府。 召为监察御史,准方知河南,奏留之。 迁殿中侍御史、提点广南西路刑狱,迁侍御史,徙广南东路。 还,为丁谓所恶,出知越州。 徙明州,俗轻悍喜斗,肃下令独罪先殴者,于是斗者为息。 直昭文馆,为定王府记室参军,判尚书刑部。 建言:京师大辟一覆奏,而州郡之狱有疑及情可悯者上请,多为法司所驳,乃得不应奏之罪。 愿如京师,死许覆奏。 遂诏疑狱及情可悯者上请,语在《刑法志》。 其后大辟上请者多得贷,议自肃始。 擢龙图阁待制、权知审刑院、知梓州,还,同纠察在京刑狱,再判刑部,累迁左谏议大夫、知亳州,徙青州。 属岁歉,命兼京东安抚使。 入判太常寺兼大理寺,复知审刑。 肃言:旧太常钟磬皆设色,每三岁亲祠,则重饰之。 岁既久,所涂积厚,声益不协。 乃诏与李照、宋祁同按王朴律,即划涤考击,合以律准,试于后苑,声皆协。 又诏与章得象、冯元详刻漏。 进龙图阁直学士、知颍州,徙邓州。 官至礼部侍郎致仕,卒。 肃喜为诗,其多至数千篇。 性精巧,能画,入妙品,图山水罨布浓淡,意象微远,尤善为古木折竹。 尝造指南、记里鼓二车及欹器以献,又上《莲花漏法》。 诏司天台考于钟鼓楼下,云不与《崇天历》合。 然肃所至,皆刻石以记其法,州郡用之以候昏晓,世推其精密。 在明州,为《海潮图》,著《海潮论》二篇。 子度,孙瑛。 度字唐卿。 登进士第,知陈留县。 京东蝗,年饥盗发,度劝邑豪出粟六万以济民,又行保伍法以察盗,善状日闻。 通判永兴军。 三司使王尧臣举为户部判官,以伐阅浅,始命权发遣,遂为故事。 出知滑。 滑与黎阳对境,河埽下临魏都,霖潦暴至,薪刍不属。 度曰:魏实为河朔根本,不可坐视成败。 悉以所储茭楗御之,埽赖以不溃。 复为户部判官。 岁皇祐甲午,益州言:岁在甲午,蜀再乱,今又值之,民为戚戚。 乃命度出使备不虞,还奏无足虑。 权河北转运副使,六塔河决,坐贬秩知蔡州,徙福州。 闽故多盗,度请假事权制摄一道,遂加兵马钤辖。 入为户部副使,以右谏议大夫知潭州。 卒,年七十。 度有心计,凡六佐大农。 庆历中,三司请榷河北盐。 度言:川峡不榷酒,河北不禁盐,此祖宗顺民俗,不易之制也,榷之非是。 会张方平亦论之,议遂寝。 瑛字仁叔,以荫为瑕丘尉。 县人习为盗,瑛榜谕曰:今平民或呼以盗,必怒见词色,顾乃舍耕稼本业,为人所不肯为者。 及陷于罪,则终身不齿于乡闾,尉不忍以是待汝。 盗感悟,为稍弭。 累迁太府丞、开封少尹。 历广东转运判官,进副使,加进秘阁。 时方尚老氏教,瑛言:守臣任满考课,乞以兴崇教法、拯葺道宫为善最。 从之。 连进直龙图阁。 时瑛在岭峤七年,括南海犀珠、香药,奉宰相内侍,人目之为香燕。 遂以徽猷阁待制提举醴泉观,拜户部侍郎。 徽宗赐书仁人义士之家以表之,盖取王安石颂其曾大父肃诗语也。 转开封尹,赐进士出身,兼侍读,且将大用。 后以御史言瑛不能拨烦戢奸吏,致贼杀不辜,罢为龙图阁直学士。 未数月,为户部尚书。 靖康初,以龙图阁学士知河阳。 金兵入寇,三城当兵冲,瑛至,未及备,而兵骑大集,乘锐攻城,瑛不能御,将出奔,为乱兵所害,年五十。 建炎初,赐端明殿学士。 蒋堂,字希鲁,常州宜兴人。 擢进士第,为楚州团练推官。 满岁,吏部引对,真宗览所试判,善之,特授大理寺丞、知临川县。 县富人李甲多为不法,前令莫能制,堂戒谕不悛,白州以兵索其家,得僣乘舆物,置于死。 历通判眉、许、吉、楚州,以太常博士知泗州,召为监察御史。 禁中火,有司请究所起,多引宫人属吏。 堂言:火起无迹,安知非天意也,陛下宜修德应变。 有司乃欲归咎宫人,以之属吏,何求不可,而遂赐之死,是重天谴也。 诏原之。 论奏郭皇后不当废,坐赎。 再迁侍御史、判三司度支勾院,出为江南东路转运使,徙淮南,兼江、淮发运事。 时废发运使,上封者屡以为非便。 堂言:唐裴耀卿、刘晏、第五琦、李巽、裴休,皆尝为江淮、河南转运使,不闻别置使名。 国朝卞衮、王嗣宗、刘师道,亦止为转运兼领发运司事,而岁输京师常足。 时虽用其议,后卒复。 在江、淮,岁荐部史二百人。 或谓曰:一有谬举,且得罪,何以多为? 堂曰:十得二三,亦足报国。 坐失按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降知越州。 州之鉴湖,马臻所为,溉田八千顷,食利者万家,前守建言听民自占,多为豪右所侵,堂奏复之。 徙苏州,入判刑部,徙户部勾院,历户部、度支、盐铁副使,安抚梓夔路,擢天章阁待制、江淮制置发运使。 先是,发运使上计,造大舟数十,载江、湖物入遗京师权贵,堂曰:吾岂为此,岁入自可附驿奉也。 前后五年,未尝一至京师。 就除河东路都转运使,未行,知洪州。 改应天府,累迁左司郎中、知杭州,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庆历初,诏天下建学。 汉文翁石室在孔子庙中,堂因广其舍为学宫,选属官以教诸生,士人翕然称之。 杨日严在蜀,有能名,堂素不乐之。 于是节游宴,减厨传,专尚宽纵,颇变日严之政。 又建铜壶阁,其制宏敞,而材不预具,功既半,乃伐乔木于蜀先主惠陵、江渎祠,又毁后土及刘禅祠,蜀人浸不悦,狱讼滋多。 久之,或以为私官妓,徙河中府,又徙杭州、苏州。 以尚书礼部侍郎致仕,卒,特赠吏部侍郎。 堂为人清修纯饬,遇事毅然不屈,贫而乐施。 好学,工文辞,延誉晚进,至老不倦,尤嗜作诗,有《吴门集》二十卷。 刘夔,字道元,建州崇安人。 进士中第,补广德军判官,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权侍御史。 李照改制大乐钟磬,夔以为:乐之大本,与政化通,不当轻易其器。 愿择博学之士以补卿、丞,凡四方妄献说以要进者,请一切罢之。 帝善其言。 历三司户部判官,判度支勾院,江西、两浙、淮南转运使,加直史馆、知陕州,改太常少卿、知广州。 所至有廉名。 权三司度支副使。 桂阳监蛮唐和寇边,以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 初至,遣人谕蛮酋使降;不从,乃举兵击败和于银江源,进破其巢穴,蛮逃遁远去。 前将以帛购蛮首,至是有持首取购者,按问,乃辄杀平民,诛之而罢购,州境获安。 还,权判吏部流内铨、知审刑院。 河北大水,民流入京东为盗,诏增京东守备。 帝问谁可守郓者,宰相以夔对,进给事中、枢密直学士以往。 至郓,发廪振饥,民赖全活者甚众,盗贼衰息,赐书褒谕。 大臣议欲修复河故道,夔极言其不可,遂罢。 迁工部侍郎、知福州。 请解官入武夷山为道士,弗许。 知建州,寻告老,遂以户部侍郎致仕。 英宗即位,迁吏部。 卒,年八十三。 夔尝过江东,见二囚系累年矣。 问之,曰:前此杀吉州掾徐咸,疑二人者。 夔为言于朝,释之,后果得真盗。 尝遇隐者,得养生术,遂蔬食及独居,退处一阁,家人罕见其面。 至老,手足耳目强明,如少壮时。 不治财产,所收私田有余谷,则以振乡里贫人。 前死数日,自作遗表,以禄赐所余分亲族。 告其家人曰:某日,吾死矣。 如期而死。 无子。 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人。 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芜湖县,再迁殿中丞、通判常州。 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 亮纵去,缓与之期,不逾月,尽输所负。 罗处约使江东,以亮治行闻,擢知濮州。 会诸路转运司置纠察刑狱官,以福建路命亮,覆讯冤狱,全活者数十人。 迁太常博士、知福州。 苏易简荐亮才任繁剧,召还,同提点三司都勾院、磨勘凭由司。 久之,出知饶州。 州豪白氏多执吏短长,尝杀人,以赦免,愈骜横,为闾里患,亮发其奸,诛之,部中畏慑。 州有铸钱监,匠多而铜锡不给,亮请分其工之半,别置监于池州,岁增铸缗钱十万。 迁殿中侍御史。 真宗即位,上书言:陛下初政,军赏宜速,而所在不时给,请遣使分督之。 又赦书蠲除州县逋负,而有司趣责愈急,宜如赦推恩以宽民。 故事,以亲王尹开封,地尊势重,嫌隙易生,愿鉴其繇,以示保全亲爱之道。 契丹仍岁南侵,河朔萧然,请修好以息边民。 帝善其言,以亮为可用。 王均反,以为西川转运副使。 贼平,主将邀功,诛杀不已,亮全活千余人。 城中米斗千钱,亮出廪米裁其价,人赖以济。 召问蜀事,会械送贼诖误者八十九人至阙下,执政欲尽诛之。 亮曰:愚民胁从,此特百之一二,余窜伏山林者众。 今不贷之,反侧之人,闻风疑惧,一唱再起,是灭一均、生一均也。 帝悟,悉宥之。 加直史馆,复遣还部。 时诸州盐井,岁久泉涸,而官督所负课,系捕者州数百人。 亮尽释系者,而奏废其井,又除属部旧逋官物二百余万。 还知潭州,属县有亡命卒剽攻,为乡闾患,人共谋杀之。 事觉,法当死者四人,亮咸贷之,曰:为民去害,而反坐以死罪,非法意也。 徙升州。 行次江州,属岁旱民饥,湖湘漕米数十舟适至,亮移文守将,发以振贫民。 因奏:濒江诸郡皆大歉,而吏不之救,愿罢官籴,令民转粟以相赒。 以右谏议大夫知广州。 时宜州陈进初平,而澄海兵从进反者家属二百余人,法当配隶,亮悉置不问。 盐户逋课,质其妻子于富室,悉取以还其家。 海舶久不至,使招来之,明年,至者倍其初,珍货大集,朝廷遣中使赐宴以劳之。 是岁东封,亮敦谕大食陀婆离、蒲含沙贡方物泰山下。 历知虔洪二州、江陵府,再迁尚书工部侍郎,复知升州,徙杭州,加集贤院学士。 先是,江涛大溢,调兵筑堤而工未就,诏问所以捍江之策。 亮褒诏祷伍员祠下,明日,潮为之却,出横沙数里,堤遂成。 人为御史中丞。 建言:士民父祖未葬而析居,请自今未葬者,毋得辄析。 明年,改兵部侍郎、知庐州,徙江陵,又徙江宁府。 仁宗初,拜尚书右丞,复知庐州,召判尚书都省兼知审刑院,迁工部尚书、知亳州,又迁江宁府,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赠尚书右仆射。 亮有智略,敏于政事,然其所至无廉称。 吕夷简少时,从其父蒙亨为县福州,亮见而奇之,妻以女。 妻刘恚曰:嫁女当与县令儿邪? 亮曰:非尔所知也。 陈执中、梁适为京官,田况、宋庠及其弟祁为童子时,亮皆厚遇之,曰:是后必大显。 世以亮为知人。 亮卒,时夷简在相位,有司谥曰忠肃,人不以为是也。 子仲甫,为天章阁待制。 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 唐广明中,违难迁眉诌青神之东山。 希亮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 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闾曰三俊。 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 有僧海印国师,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一县大耸。 郴州竹场有伪为券给输户送官者,事觉,输户当死,希亮察其非辜,出之,已而果得其造伪者。 再迁殿中丞,徙知鄠县。 老吏曹腆侮法,以希亮年少,易之。 希亮视事,首得其罪。 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希亮戒而舍之,卒为善吏。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民讹言有绯衣三老人行火。 希亮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及罢去,父老送之出境,泣曰:公去我,绯衣老人复出矣。 迁太常博士。 有言郴狱活人死罪,赐五品服。 初,蜀人官蜀,不得通判州事。 希亮以母老,愿折资为县侍亲,于是知临津县。 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 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希亮言:陕西用兵,愿以此馈军。 诏罢之。 青州民赵禹上书,言赵元昊必反,宰相以禹狂言,徙建州,元昊果反。 禹讼所部,不受,亡至京自理,宰相怒,下开封狱。 希亮言禹可赏不可罪,争不已。 上释禹,赏为徐州推官,且欲以希亮为御史。 会外戚沈元吉以奸盗杀人,希亮一问得实,自惊仆死,沈氏诉之,诏御史劾希亮及诸掾吏。 希亮曰:杀此贼者独我耳。 遂引罪坐废。 期年,盗起京西,杀守令,富弼荐希亮可用,起知房州。 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希亮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 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 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竹山,甲不能戢,所至为暴。 或疑为盗,告希亮盗入境,且及门。 希亮即勒兵阻水拒之,命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 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 吏士皆欲斩甲以徇,希亮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时剧贼党军子方张,转运使使供奉官崔德赟捕之。 德赟既失党军子,遂围竹山民贼所尝舍者曰向氏,杀父子三人,枭首南阳市。 曰:此党军子也。 希亮察其冤,下德赟狱,未服。 党军子获于商州,诏赐向氏帛,复其家,流德赟通州。 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 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几察出入,饥寒且死。 希亮曰: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 此又皆其疏属,无罪。 乃密以闻,诏释之。 老幼哭希亮庭下曰:今当还故乡,然奈何去父母乎? 遂画希亮像祠焉。 代还,执政欲以为大理少卿,希亮曰:法吏守文,非所愿,愿得一郡以自效。 乃以为宿州。 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 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 诏赐缣以褒之,仍下其法,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 皇祐元年,移滑州。 奏事殿上,仁宗劳之曰:知卿疾恶,无惩沈氏子事。 未行,诏提举河北便籴。 都转运使魏瓘劾希亮擅增损物价。 已而瓘除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希亮乞廷辨。 既对,仁宗直希亮,夺瓘职知越州,且欲用希亮。 希亮言:臣与转运使不和,不得为无罪。 力请还滑。 会河溢鱼池埽,且决,希亮悉召河上使者,发禁兵捍之。 庐于所当决,吏民涕泣更谏,希亮坚卧不动,水亦去,人比之王尊。 是岁,盗起宛句,昼劫张郭镇,执濮州通判井渊。 仁宗以为忧,问执政可用者。 未及对,仁宗曰:朕得之矣。 乃以希亮为曹州。 不逾月,悉擒其党。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希亮乘传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拆役米。 米翔贵,民益饥。 希亮至,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 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久之,徙知庐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皆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 希亮笑曰:此必醉耳。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人为之惧,希亮益加亲信,皆感德,指心誓为希亮死。 改提点刑狱江东,迁度支郎中,徙河北。 嘉祐二年,入为开封府判官,改判三司户部勾院。 朝廷以三司事冗,簿书留滞,乃命希亮又兼开拆司。 荣州鬻盐凡十八井,岁久澹竭,有司责课如初,民破产籍没者三百余家。 希亮为言,还其所籍,岁蠲三十余万斤。 三司簿书滞留者,自天禧以来,末帐六百有四,明道以来,生事二百一十二万,希亮日夜课吏,凡九月,去其三之二。 度支吏不时勾,希亮杖之。 副使以希亮擅决罚,由是事复滞。 会接伴契丹使还,自请补外,乃以为京西转运使,赐三品服。 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自称周大王,震动汝、洛间。 希亮闻之,即日轻骑出按,吏请以兵从,希亮不许。 其贼二十四人道遇希亮,以希亮轻出,意色闲和,不能测,遂相与列诉道周。 希亮徐问其所苦,命一老兵押之,曰:以是付叶县,听吾命。 既至,令曰:汝以自首,皆无罪,然必有首谋者。 众不敢隐,乃斩元以徇,流军校一人,余悉遣赴役如初。 迁京东转运使。 濰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大猾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 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又劾吏故纵,坐免者数人。 除州守暴苛,以细过籍民产数十家,获小盗,使必自诬抵死。 希亮言其状,卒以废去。 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 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 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 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 于阗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 使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食,民户皆昼闭。 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 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 况此小国乎? 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 取军令状以还。 使者至,罗拜庭下,希亮命坐两廊饮食之,护出其境,无一人哗者。 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 狱有盗,法当死,僚官持不可。 久之,盗杀守吏遁去。 希亮以前议谳于朝,而希亮之议是。 僚官惧,欲以事中希亮,希亮自顾无有其事。 始,州郡以酒相饷,例皆私有之,而法不可。 希亮以遗游士之贫者,既而曰:此亦私也。 以家财偿之。 遂借此上书自劾,求去不已,坐是分司西京。 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 希亮尝梦异人按图而告之年,至是果然。 赠工部侍郎。 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 见义勇发,不计祸福。 所至,奸民猾吏,易心改行,不改者必诛。 然出于仁恕,故严而不残。 少与蜀人宋辅游,辅卒于京,母老,子端平幼,希亮养其母终身,以女妻端平,使同诸子学,卒登进士第。 四子。 忱,度支郎中。 恪,滑州推官。 恂,大理寺丞。 慥字季常,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在岐下,尝从两骑挟二矢与苏轼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乃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轼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晚年皆弃不取。 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遣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及苏轼谪黄,过岐亭,识之,人始知为慥云。 论曰:乘雅恬退,颍不阿贵戚,有儒者之风。 挚淳静而不矫,池质易而长厚,肃议法平恕,及、堂、夔清修自守,盖侍从之选也。 希亮为政严而不残,其良吏与。 马亮饶才智而寡廉称,士论以此惜之。 发布时间:2025-03-31 12:41:03 来源:古籍文学网 链接:https://www.gujitop.com/book/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