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七十九 列传·方术列传上 内容: 任文公 郭宪 许杨 高获 王乔 谢夷吾 杨由 李南 李郃 段翳 廖扶 折像 樊英仲尼称《易》有君子之道四焉,曰“卜筮者尚其占”。 占也者,先王所以定祸福,决嫌疑,幽赞于神明,遂知来物者也。 若夫阴阳推步之学,往往见于坟记矣。 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于明灵之府、封F639于瑶坛之上者,靡得而窥也。 至乃《河》、《洛》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师旷之书,纬候之部,钤决之符,皆所以探抽冥赜、参验人区,时有可闻者焉。 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乃望云省气,推处祥妖,时亦有以效于事也。 而斯道隐远,玄奥难原,故圣人不语怪神,罕言性命。 或开末而抑其端,或曲辞以章其义,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后王莽矫用符命,及光武尤信谶言,士之赴趣时宜者,皆骋驰穿凿,争谈之也。 故王梁、孙咸,名应图箓,越登槐鼎之任;郑兴、贾逵,以附同称显;恒谭、尹敏,以乖忤沦败。 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于时矣。 是以通儒硕生,忿其奸妄不经,奏议慷慨,以为宜见藏摈。 子长亦云:“观阴阳之书,使人拘而多忌。 ”盖为此也。 夫物之所偏,未能无蔽。 虽云大道,其硋或同。 若乃《诗》之失愚,《书》之失诬。 然则数术之失,至于诡俗乎? 如令温柔敦厚而不愚,斯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斯深于《书》者也;极数知变而不诡俗,斯深于数术者也。 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 中世张衡为阴阳之宗,郎顗咎征最密,余亦班班名家焉。 其徒亦有雅才伟德,未必体极艺能。 今盖纠其推变尤长,可以弘补时事,因合表之云。 任文公,巴郡阆中人也。 父文孙,明晓天官风角秘要。 文公少修父术,州辟从事。 哀帝时,有言越巂太守欲反,刺史大惧,遣文公等五从事检行郡界,潜伺虚实。 共止传舍,时,暴风卒至,文公遽趣白诸从事促去,当有逆变来害人者,因起驾速驱。 诸从事未能自发,郡果使兵杀之,文公独得免。 后为治中从事。 时,天大旱,白刺史曰:“五月一日,当有大水。 其变已至,不可防救,宜令吏人豫为其备。 ”刺史不听,文公独储大船。 百姓或闻,颇有为防者。 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载,使白刺史,刺史笑之。 日将中,天北云起,须臾大雨,至晡时,湔水涌起十余丈,突坏庐舍,所害数千人。 文公遂以占术驰名。 辟司空掾。 平帝即位,称疾归家。 王莽篡后,文公推数,知当大乱,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日数十,时人莫知其故。 后兵寇并起,其逃亡者少能自脱,惟文公大小负粮捷步,悉得完免。 遂奔子公山,十余年不被兵革。 公孙述时,蜀武担石折。 文公曰:“噫! 西州智士死,我乃当之。 ”自是常会聚子孙,设酒食。 后三月果卒。 故益部为之语曰:“任文公,智无双。 ”郭宪字子横,汝南宋人也。 少师事东海王仲子。 时,王莽为大司马,召仲子。 仲子欲往。 宪谏曰:“礼有来学,无有往教之义。 今君贱道畏贵,窃所不取。 ”仲子曰:“王公至重,不敢违之。 ”宪曰:“今正临讲业,且当讫事。 ”仲子从之,日晏乃往。 莽问:“君来何迟? ”仲子具以宪言对,莽阴奇之。 及后篡位,拜宪郎中,赐以衣服。 宪受衣焚之,逃于东海之滨。 莽深忿恚,讨逐不知所在。 光武即位,求天下有道之人,乃征宪拜博士。 再迁,建武七年,代张堪为光禄勋。 从驾南郊。 宪在位,忽回向东北,含酒三潠。 执法奏为不敬。 诏问其故。 宪对曰:“齐国失火,故以此厌之。 ”后齐果上火灾,与郊同日。 八年,车驾西征隗嚣。 宪谏曰:“天下初定,车驾未可以动。 ”宪乃当车拔佩刀以断车靷。 帝不从,遂上陇。 其后颍川兵起,乃回驾而还。 帝叹曰:“恨不用子横之言。 ”时,匈奴数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议。 宪以为天下疲敝,不宜动众。 谏争不合,乃伏地称眩瞀,不复言。 帝令两郎扶下殿,宪亦不拜。 帝曰:“常闻‘关东觥觥郭子横’,竟不虚也。 ”宪遂以病辞退,卒于家。 许杨字伟君,汝南平舆人也。 少好术数。 王莽辅政,召为郎,稍迁酒泉都尉。 及莽篡位,杨乃变姓名为巫医,逃匿它界。 莽败,方还乡里。 汝南旧有鸿C23B陂,成帝时,丞相翟方进奏毁败之。 建武中,太守邓晨欲修复其功。 闻杨晓水脉,召与议之。 杨曰:“昔成帝用方进之言,寻而自梦上天,天帝怒曰:‘何故败我濯龙渊? ’是后民失其利,多致饥困。 时有谣歌曰:‘败我陂者翟子威,饴我大豆,亨我芋魁。 反乎覆,陂当复。 ’昔大禹决江疏河,以利天下。 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童谣之言,将有征于此。 诚愿以死效力。 ”晨大悦,因署杨为都水掾,使典其事。 杨因高下形势,起塘四百余里,数年乃立。 百姓得其便,累岁大稔。 初,豪右大姓因缘陂役,竞欲辜较在所,杨一无听,遂共谮杨受取赇赂。 晨遂收杨下狱,而械辄自解。 狱吏恐,遽白晨。 晨惊曰:“果滥矣。 太守闻忠信可以感灵,今其效乎! ”即夜出杨,遣归。 时天大阴晦,道中若有火光照之,时人异焉。 后以病卒。 晨于都宫为杨起庙,图画形像,百姓思其功绩,皆祭祀之。 高获字敬公,汝南新息人也。 为人尼首方面。 少游学京师,与光武有旧。 师事司徒欧阳歙。 歙下狱当断,获冠铁冠,带鈇锧,诣阙请歙。 帝虽不赦,而引见之。 谓曰:“敬公,朕欲用子为吏,宜改常性。 ”获对曰:“臣受性于父母,不可改之于陛下。 ”出便辞去。 三公争辟,不应。 后太守鲍昱请获,既至门,令主簿就迎,主簿但使骑吏迎之,获闻之,即去。 昱遣追请获,获顾曰:“府君但为主簿所欺,不足与谈。 ”遂不留。 时郡境大旱。 获素善天文,晓遁甲,能役使鬼神。 昱自往问何以致雨,获曰:“急罢三部督邮,明府当自北出,到三十里亭,雨可致也。 ”昱从之,果得大雨。 每行县,辄轼其闾。 获遂远遁江南,卒于石城。 石城人思之,共为立祠。 王乔者,河东人也。 显宗世,为叶令。 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 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 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 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 乃诏上方讠尔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每当朝时,叶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 后天下玉棺于堂前,吏人推排,终不摇动。 乔曰:“天帝独召我邪? ”乃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 宿昔葬于城东,土自成坟。 其夕,县中牛皆流汗喘乏,而人无知者。 百姓乃为立庙,号叶君祠。 牧守每班录,皆先谒拜之。 吏人祈祷,无不如应。 若有违犯,亦立能为祟。 帝乃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无复声焉。 或云此即古仙人王子乔也。 谢夷吾字尧卿,会稽山阴人也。 少为郡吏,学风角占候。 太守第五伦擢为督邮。 时,乌程长有臧衅,伦使收案其罪。 夷吾到县,无所验,但望阁伏哭而还。 一县惊怪,不知所为。 及还,白伦曰:“窃以占候,知长当死。 近三十日,远不过六十日,游魂假息,非刑所加,故不收之。 ”伦听其言,至月余,果有驿马赍长印绶,上言暴卒。 伦以此益礼信之。 举孝廉,为寿张令,稍迁荆州刺史,迁钜鹿太守。 所在爱育人物,有善绩。 及伦作司徒,令班固为文荐夷吾曰:臣闻尧登稷、契,政隆太平;舜用皋陶,政致雍熙、殷、周虽有高宗、昌、发之君,犹赖傅说、吕望之策,故能克崇其业,允协大中。 窃见钜鹿太守会稽谢夷吾,出自东州,厥土涂泥,而英姿挺特,奇伟秀出。 才兼四科,行包九德,仁足济时,知周万物。 加以少膺儒雅,韬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录,探赜圣秘,观变历征,占天知地,与神合契,据其道德,以经王务。 昔为陪隶,与臣从事,奋忠毅之操,躬史鱼之节,董臣严纲,勖臣懦弱,得以免戾,实赖厥勋。 及其应选作宰,惠敷百里,降福弥异,流化若神,爰牧荆州,威行邦国。 奉法作政,有周、召之风;居俭履约,绍公仪之操。 寻功简能,为外台之表;听声察实,为九伯之冠。 迁守钜鹿,政合时雍。 德量绩谋,有伊、吕、管、晏之任;阐弘道奥,同史苏、京房之伦。 虽密勿在公,而身出心隐,不殉名以求誉,不驰鹜以要宠,念存逊遁,演志箕山。 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焉绝俗。 诚社稷之元龟,大汉之栋甍。 宜当拔擢,使登鼎司。 上令三辰顺轨于历象,下使五品咸训于嘉时,必致休征克昌之庆,非徒循法奉职而已。 臣以顽驽,器非其畴,尸禄负乘,夕惕若厉。 愿乞骸骨,更授夷吾,上以光七曜之明,下以厌率土之望,庶令微臣塞咎免悔。 后以行春乘柴车,从两史,冀州刺史上其仪序失中,有损国典,左转下邳令。 豫克死日,如期果卒。 敕其子曰:“汉末当乱,必有发掘露骸之祸。 ”使悬棺下葬,墓不起坟。 时,博士勃海郭凤亦好图谶,善说灾异,吉凶占应。 先自知死期,豫令弟子市棺敛具,至其日而终。 杨由字哀侯,蜀郡成都人也,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 为郡文学掾。 时,有大雀夜集于库楼上,太守廉范以问由。 由对曰:“此占郡内当有小兵,然不为害。 ”后二十余日,广柔县蛮夷反,杀伤长吏,郡发库兵击之。 又有风吹削哺,太守以问由。 由对曰:“方当有荐木实者,其色黄赤。 ”顷之,五官掾献橘数包。 由尝从人饮,敕御者曰:“酒若三行,便宜严驾。 ”既而趣去。 后主人舍有斗相杀者,人请问何以知之。 由曰:“向社中木上有鸠斗,此兵贼之象也。 ”其言多验。 著书十余篇,名曰《其平》。 终于家。 李南字孝山,丹阳句容人也。 少笃学,明于风角。 和帝永元中,太守马棱坐盗贼事被征,当诣廷尉,吏民不宁,南特通谒贺。 棱意有恨,谓曰:“太守不德,今当即罪,而君反相贺邪? ”南曰:“旦有善风,明日中时,应有吉问,故来称庆。 ”旦日,棱延望景晏,以为无征;至晡,乃有驿使赍诏书原停棱事。 南问其迟留之状。 使者曰:“向度宛陵浦里方亢,马DC77足,是以不得速。 ”棱乃服焉。 后举有道,辟公府,病不行,终于家。 南女亦晓家术,为由拳县人妻。 晨诣爨室,卒有暴风,妇便上堂从姑求归,辞其二亲。 姑不许,乃跪而泣曰:“家世传术,疾风卒起,先吹灶突及井,此祸为妇女主爨者,妾将亡之应。 ”因著其亡日。 乃听还家,如期病卒。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 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 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 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 县召署幕门候吏。 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 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 ”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 ”问何以知之。 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 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 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 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 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 请求自行,许之。 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 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 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 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 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 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 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 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 年八十余,卒于家。 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胄字世威,奉世之后也。 常慕周伯况、闵仲叔之为人,隐处山泽,不应征辟。 郃子固,已见前传。 弟子历,字季子。 清白有节,博学善交,与郑玄、陈纪等相结。 为新城长,政贵无为。 亦好方术。 时,天下旱,县界特雨。 官至奉车都尉。 段翳字元章,广汉新都人也。 习《易经》,明风角。 时有就其学者,虽未至,必豫知其姓名。 尝告守津吏曰:“某日当有诸生二人,荷担问翳舍处者,幸为告之。 ”后竟如其言。 又有一生来学,积年,自谓略究要术,辞归乡里。 翳为合膏药,并以简书封于筒中,告生曰:“有急发视之。 ”生到葭萌,与吏争度,津吏楇破从者头。 生开筒得书,言到葭萌,与吏斗头破者,以此膏裹之。 生用其言,创者即愈。 生叹服,乃还卒业。 翳遂隐居窜迹,终于家。 廖扶字文起,汝南平舆人也。 习《韩诗》、《欧阳尚书》,教授常数百人。 父为北地太守,永初中,坐羌没郡下狱死。 扶感父以法丧身,惮为吏。 及服终而叹曰:“老子有言:‘名与身孰亲? ’吾岂为名乎! ”遂绝志世外。 专精经典,尤明天文、谶纬,风角、推步之术。 州郡公府辟召,皆不应。 就问灾异,亦无所对。 扶逆知岁荒,乃聚谷数千斛,悉用给宗族姻亲,又敛葬遭疫死亡不能自收者。 常居先人冢侧,未曾入城市。 太守谒焕,先为诸生,从扶学。 后临郡,未到,先遣吏修门人之礼,又欲擢扶子弟,固不肯,当时人因号为北郭先生。 年八十,终于家。 二子,孟举、伟举,并知名。 折像字伯式,广汉雒人也。 其先张江者,封折侯,曾孙国为郁林太守,徙广汉,因封氏焉。 国生像。 国有资财二亿,家僮八百人。 像幼有仁心,不杀昆虫,不折萌牙。 能通《京氏易》,好黄、老言。 及国卒,感多藏厚亡之义,乃散金帛资产,周施亲疏。 或谏像曰:“君三男两女,孙息盈前,当增益产业,何为坐自殚竭乎? ”像曰:“昔斗子文有言:‘我乃逃祸,非避富也。 ’吾门户殖财日久,盈满之咎,道家所忌。 今世将衰,子又不才。 不仁而富,谓之不幸。 墙隙而高,其崩必疾也。 ”智者闻之,咸服焉。 自知亡日,召宾客九族饮食辞诀,忽然而终。 时年八十四。 家无余资,诸子衰劣如其言云。 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 少受业三辅,习《京氏易》,兼明《五经》。 又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 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 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 尝有暴风从西方起,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 ”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记其日时。 客后有从蜀都来,云“是日大火,有黑云卒从东起,须臾大雨,火遂得灭”。 于是天下称其术艺。 安帝初,征为博士。 至建光元年,复诏公车赐策书,征英及同郡孔乔、李昺、北海郎宗、陈留杨伦、东平王辅六人,唯郎宗、杨伦到洛阳,英等四人并不至。 永建二年,顺帝策书备礼,玄纁征之,复固辞疾笃。 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 英不得已,到京,称疾不肯起。 乃强舆入殿,犹不以礼屈。 帝怒,谓英曰:“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 君何以慢朕命? ”英曰:“臣受命于天。 生尽其命,天也;死不得其命,亦天也。 陛下焉能生臣,焉能杀臣! 臣见暴君如见仇雠,立其朝犹不肯,可得而贵乎? 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不易万乘之尊,又可得而贱乎? 陛下焉能贵臣,焉能贱臣! 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 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帝不能屈,而敬其名,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 至四年三月,天子乃为英设坛席,令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 英不敢辞,拜五官中郎将。 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 令在所送谷千斛,常以八月致牛一头,酒三斛;如有不幸,祠以中牢。 英辞位不受,有诏譬旨,勿听。 英初被诏命,佥以为必不降志,及后应对,又无奇谟深策,谈者以为失望。 初,河南张楷与英俱征,既而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 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人也。 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英既善术,朝廷每有灾异,诏辄下问变复之效,所言多验。 初,英著《易章句》,世名樊氏学,以图纬教授。 颍川陈寔,少从英学。 尝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 寔怪而问之。 英曰:“妻,齐也。 共奉祭祀,礼无不答。 ”其恭谨若是。 年七十余,卒于家。 孙陵,灵帝时以谄事宦人为司徒。 陈郡郤巡,学传英业,官至侍中。 论曰: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虽弛张趣舍,时有未纯,于刻情修容,依倚道艺,以就其声价,非所能通物方,弘时务也。 及征樊英、杨厚,朝廷若待神明,至,竟无他异。 英名最高,毁最甚。 李固、朱穆等,以为处士纯盗虚名,无益于用,故其所以然也。 然而后进希之以成名,世主礼之以得众,原其无用亦所以为用,则其有用或归于无用矣。 何以言之? 夫焕乎文章,时或乖用;本乎礼乐,适末或疏。 及其陶搢绅,藻心性,使由之而不知者,岂非道邈用表,乖之数迹乎? 而或者忽不践之地,赊无用之功,至乃诮噪远术,贱斥国华,以为力诈可以救沦敝,文律足以致宁平,智尽于猜察,道足于法令,虽济万世,其将与夷狄同也。 孟轲有言曰:“以夏变夷,不闻变夷于夏。 ”况有未济者乎! 发布时间:2025-03-31 09:34:07 来源:古籍文学网 链接:https://www.gujitop.com/book/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