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卷五 本纪·孝和孝殇帝纪 内容: 孝和皇帝讳肇,肃宗第四子也。 母梁贵人,为窦皇后所谮,忧卒,窦后养帝以为己子。 建初七年,立为皇太子。 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年十岁。 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 三月丁酉,改淮阳为陈国,楚郡为彭城国,西平并汝南郡,六安复为庐江郡。 遗诏徙西平王羡为陈王,六安王恭为彭城王。 癸卯,葬孝章皇帝于敬陵。 庚戌,皇太后诏曰:先帝以明圣,奉承祖宗至德要道,天下清静,庶事咸宁。 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外有大国贤王并为蕃屏,内有公卿大夫统理本朝,恭己受成,夫何忧哉! 然守文之际,必有内辅以参听断。 侍中宪,朕之元兄,行能兼备,忠孝尤笃,先帝所器,亲受遗诏,当以旧典辅斯职焉。 宪固执谦让,节不可夺。 今供养两宫,宿卫左右,厥事已重,亦不可复劳以政事。 故太尉邓彪,元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群贤首,先帝褒表,欲以崇化。 今彪聪明康强,可谓老成黄耇矣。 其以彪为太傅,赐爵关内侯,录尚书事,百官总己以听,朕庶几得专心内位。 於戏! 群公其勉率百僚,各修厥职,爱养元元,绥以中和,称朕意焉。 辛酉,有司上奏:孝章皇帝崇弘鸿业,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穑。 文加殊俗,武畅方表,界惟人面,无思不服。 巍巍荡荡,莫与比隆。 《周颂》曰:'于穆清庙,肃雍显相。 '请上尊庙曰肃宗,共进《武德》之舞。 制曰:可。 癸亥,陈王羡、彭城王恭、乐成王党、下邳王衍、梁王畅始就国。 夏四月丙子,谒高庙。 丁丑,谒世祖庙。 戊寅,诏曰:昔孝武皇帝致诛胡、越,故权收盐铁之利,以奉师旅之费。 自中兴以来,匈奴未宾,永平末年,复修征伐。 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 而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 先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 其申敕刺史、二千石,奉顺圣旨,勉弘德化,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五月,京师旱。 诏长乐少府桓郁侍讲禁中。 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伐北匈奴。 安息国遣使献师子、扶拔。 永元元年春三月甲辰,初令郎官诏除者得占丞、尉,以比秩为真。 夏六月,车骑将军窦宪出鸡鹿塞,度辽将军邓鸿出稒阳塞,南单于出满夷谷,与北匈奴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追至私渠比鞮海。 窦宪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北单于遣弟右温禺鞮王奉奏贡献。 秋七月乙未,会稽山崩。 闰月丙子,诏曰:匈奴背叛,为害久远。 赖祖宗之灵,师克有捷,丑虏破碎,遂扫厥庭,役不再籍,万里清荡,非朕小子眇身所能克堪。 有司其案旧典,告类荐功,以章休烈。 九月庚申,以车骑将军窦宪为大将军,以中郎将刘尚为车骑将军。 冬十月,令郡国弛刑输作军营,其徙出塞者,刑虽未竟,皆免归田里。 庚子,阜陵王延薨。 是岁,郡国九大水。 二年春正月丁丑,大赦天下。 二月壬午,日有食之。 己亥,复置西河、上郡属国都尉官。 夏五月庚戌,分太山为济北国,分乐成、涿郡、勃海为河间国。 丙辰,封皇弟寿为济北王,开为河间王,淑为城阳王,绍封故淮阳王昞子侧为常山王。 赐公卿以下至佐史钱、布各有差。 己未,遣副校尉阎磐讨北匈奴,取伊吾卢地。 丁卯,绍封故齐王晃子无忌为齐王,北海王睦子威为北海王。 车师前后王并遣子入侍。 月氏国遣兵攻西域长史班超,超击降之。 六月辛卯,中山王焉薨。 秋七月乙卯,大将军窦宪出屯凉州。 九月,北匈奴遣使称臣。 冬十月,遣行中郎将班固报命南单于。 遣左谷蠡王师子出鸡鹿塞,击北匈奴于河云北,大破之。 三年春正月甲子,皇帝加元服,赐诸侯王、公、将军、特进、中二千石、列侯、宗室子孙在京师奉朝请者黄金,将、大夫、郎吏、从官帛。 赐民爵及粟帛各有差,大酺五日。 郡国中都官系囚死罪赎缣,至司寇及亡命,各有差。 庚辰,赐京师民酺,布两户共一匹。 二月,大将军窦宪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延塞,围北单于于金微山,大破之,获其母阏氏。 夏六月辛卯,尊皇太后母比阳公主为长公主。 辛丑,阜陵王种薨。 冬十月癸未,行幸长安。 诏曰:北狄破灭,名王仍降,西域诸国,纳质内附,岂非祖宗迪哲重光之鸿烈欤? 寤寐叹息,想望旧京。 其赐行所过二千石长吏已下及三老、官属钱帛,各有差;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 十一月癸卯,祠高庙,遂有事十一陵。 诏曰:高祖功臣,萧、曹为首,有传世不绝之义。 曹相国后容城侯无嗣。 朕望长陵东门,见二臣之垅,循其远节,每有感焉。 忠义获宠,古今所同。 可遣使者以中牢祠,大鸿胪求近亲宜为嗣者,须景风绍封,以章厥功。 十二月,复置西域都护、骑都尉、戊己校尉官。 庚辰,至自长安,减弛刑徒从驾者刑五月。 四年春正月,北匈奴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为单于,款塞乞降。 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玺绶。 三月癸丑,司徒袁安薨。 闰月丁丑,太常丁鸿为司徒。 夏四月丙辰,大将军窦宪还至京师。 六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丙辰,郡国十三地震。 窦宪潜图弑逆。 庚申,幸北宫。 诏收捕宪党射声校尉郭璜,璜子侍中举,卫尉邓叠,叠弟步兵校尉磊。 皆下狱死。 使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遣宪及弟笃、景就国,到皆自杀。 是夏、旱、蝗。 秋七月己丑,太尉宋由坐党宪自杀。 八月辛亥,司空任隗薨。 癸丑,大司农尹睦为太尉,录尚书事。 丁巳,赐公卿以下至佐史钱、谷各有差。 冬十月己亥,宗正刘方为司空。 十二月壬辰,诏:今年郡国秋稼为旱、蝗所伤,其什四以上勿收田租、刍稿;有不满者,以实除之。 武陵零陵澧中蛮叛。 烧当羌寇金城。 五年春正月乙亥,宗祀五帝于明堂,遂登灵台,望云物。 大赦天下。 戊子,千乘王伉薨。 辛卯,封皇帝万岁为广宗王。 二月戊戌,诏有司省减内外厩及凉州诸苑马。 自京师离宫果园上林广成囿悉以假贫民,恣得采捕,不收其税。 丁未,诏曰:去年秋麦入少,恐民食不足。 其上尤贫不能自给者户口人数。 往者郡国上贫民,以衣履釜鬵为赀,而豪右得其饶利。 诏书实核,欲有以益之,而长吏不能躬亲,反更征召会聚,令失农作,愁扰百姓。 若复有犯者,二千石先坐。 甲寅,太傅邓彪薨。 戊午,陇西地震。 三月戊子,诏曰:选举良才,为政之本。 科别行能,必由乡曲。 而郡国举吏,不加简择,故先帝明敕在所,令试之以职,乃得充选。 又德行尤异,不须经职者,别署状上。 而宣布以来,出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奉,恣心从好,司隶、刺史讫无纠察。 今新蒙赦令,且复申敕,后有犯者,显明其罚。 在位不以选举为忧,督察不以发觉为负,非独州郡也。 是以庶官多非其人。 下民被奸邪之伤,由法不行故也。 庚寅,遣使者分行贫民,举实流冗,开仓赈禀三十余郡。 夏四月壬子,封阜陵王种兄鲂为阜陵王。 六月丁酉,郡国三雨雹。 秋九月辛酉,广宗王万岁薨,无子,国除。 匈奴单于於除鞬叛,遣中朗将任尚讨灭之。 壬午,令郡县劝民蓄蔬食以助五谷。 其官有陂池,令得采取,勿收假税二岁。 冬十月辛未,太尉尹睦薨。 十一月乙丑,太仆张酺为太尉。 是岁,武陵郡兵破叛蛮,降之。 护羌校尉贯友讨烧当羌,羌乃遁去。 南单于安国叛,骨都侯喜斩之。 六年春正月,永昌徼外夷遣使译献犀牛、大象。 己卯,司徒丁鸿薨。 二月乙未,遣谒者分行禀贷三河、兖、冀、青州贫民。 许阳侯马光自杀。 丁未,司空刘方为司徒,太常张奋为司空。 三月庚寅,诏流民所过郡国皆实禀之,其有贩卖者勿出租税,又欲就贱还归者,复一岁田租、更赋。 丙寅,诏曰:朕以眇末,承奉鸿烈。 阴阳不和,水旱违度,济、河之域,凶馑流亡,而未获忠言至谋,所以匡救之策。 寤寐永叹,用思孔疚。 惟官人不得于上,黎民不安于下,有司不念宽和,而竞为苛刻,覆案不急,以妨民事,甚非所以上当天心,下济元元也。 思得忠良之士,以辅朕之不逮。 其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内郡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昭岩穴,披幽隐,遣诣公车,朕将悉听焉。 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 夏四月,蜀郡徼外羌率种人遣使内附。 五月,城阳王淑薨,无子,国除。 六月己酉,初令伏闭尽日。 秋七月,京师旱。 诏中都官徒各除半刑,谪其未竟,五月已下皆免遣。 丁巳,幸洛阳寺,录囚徒,举冤狱。 收洛阳令下狱抵罪,司隶校尉、河南尹皆左降。 未及还宫而澍雨。 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尉犁,斩其王。 自是西域降服,纳质者五十余国。 南单于安国从弟子逢侯率叛胡亡出塞。 九月癸丑,以光禄勋邓鸿行车骑将军事,与越骑校尉冯柱、行度辽将军朱徽、使匈奴中郎将杜崇讨之。 冬十一月,护乌桓校尉任尚率乌桓、鲜卑,大破逢侯,冯柱遣兵追击,复破之。 诏以勃海郡属冀州。 武陵溇中蛮叛,郡兵讨平之。 七年春正月,行车骑将军邓鸿、度辽将军朱徽、中郎将杜崇皆下狱死。 夏四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帝引见公卿问得失,令将、大夫、御史、谒者、博士、议郎、郎官会廷中,各言封事。 诏曰:元首不明,化流无良,政失于民,谪见于天。 深惟庶事,五教在宽,是以旧典因孝廉之举,以求其人。 有司详选郎官宽博有谋、才任典城者三十人。 既而悉以所选郎出补长、相。 五月辛卯,改千乘国为乐安国。 六月丙寅,沛王定薨。 秋七月乙巳,易阳地裂。 九月癸卯,京师地震。 八年春二月己丑,立贵人阴氏为皇后。 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三级,民无名数及流民欲占者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夏四月癸亥,乐成王党薨。 甲子,诏赈贷并州四郡贫民。 五月,河内、陈留蝗。 南匈奴右温禺犊王叛,为寇。 秋七月,行度辽将军庞奋、越骑校尉冯柱追讨之,斩右温禺犊王。 车师后王叛,击其前王。 八月辛酉,饮酎。 诏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一等,诣敦煌戍。 其犯大逆,募下蚕室;其女子宫。 自死罪已下,至司寇及亡命者入赎,各有差。 九月,京师蝗。 吏民言事者,多归责有司。 诏曰: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而言事者专咎自下,非助我者也。 朕寤寐恫矜,思弭忧衅。 昔楚严无灾而惧,成王出郊而反风。 将何以匡朕不逮,以塞灾变? 百僚师尹,勉修厥职,刺史、二千石详刑辟,理冤虐,恤鳏寡,矜孤弱,思惟致灾兴蝗之咎。 庚子,复置广阳郡。 冬十月乙丑,北海王威有罪自杀。 十二月辛亥,陈王羡薨。 丁巳,南宫宣室殿火。 九年春正月,永昌徼外蛮夷及掸国重译奉贡。 三月庚辰,陇西地震。 癸巳,济南王康薨。 西域长史王林击车师后王,斩之。 夏四月丁卯,封乐成王党子巡为乐成王。 六月,蝗、旱。 戊辰,诏:今年秋稼为蝗虫所伤,皆勿收租、更、刍稿;若有所损失,以实除之,余当收租者亦半入。 其山林饶利,陂池渔采,以赡元元,勿收假税。 秋七月,蝗虫飞过京师。 八月,鲜卑寇肥如,辽东太守祭参下狱死。 闰月辛巳,皇太后窦氏崩。 丙申,葬章德皇后。 烧当羌寇陇西,杀长吏,遣行征西将军刘尚、越骑校尉赵世等讨破之。 九月庚申,司徒刘方策免,自杀。 甲子,追尊皇妣梁贵人为皇太后。 冬十月乙酉,改葬恭怀梁皇后于西陵。 十一月癸卯,光禄勋河南吕盖为司徒。 十二月丙寅,司空张奋罢。 壬申,太仆韩棱为司空。 己丑,复置若庐狱官。 十年春三月壬戌,诏曰:堤防沟渠,所以顺助地理,通利壅塞。 今废慢懈弛,不以为负。 刺史、二千石其随宜疏导。 勿因缘妄发,以为烦扰,将显行其罚。 夏五月,京师大水。 秋七月己巳,司空韩棱薨。 八月丙子,太常太山巢堪为司空。 九月庚戌,复置廪牺官。 冬十月,五州雨水。 十二月,烧当羌豪迷唐等率种人诣阙贡献。 戊寅,梁王畅薨。 十一年春二月,遣使循行郡国,禀贷被灾害不能自存者,令得渔采山林池泽,不收假税。 丙午,诏郡国中都官徒及笃癃老小女徒各除半刑,其未竟三月者,皆免归田里。 夏四月丙寅,大赦天下。 己巳,复置右校尉官。 秋七月辛卯,诏曰:吏民逾僣,厚死伤生,是以旧令节之制度。 顷者贵戚近亲,百僚师尹,莫肯率从,有司不举,怠放日甚。 又商贾小民,或忘法禁,奇巧靡货,流积公行。 其在位犯者,当先举正。 市道小民,但且申明宪纲,勿因科令,加虐羸弱。 十二年春二月,旄牛徼外白狼、貗薄夷率种人内属。 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 赐下贫、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及郡国流民,听入陂池渔采,以助蔬食。 三月丙申,诏曰:比年不登,百姓虚匮。 京师去冬无宿雪,今春无澍雨,黎民流离,困于道路。 朕痛心疾首,靡知所济。 '瞻仰昊天,何辜今人? '三公,朕之腹心,而未获承天安民之策。 数诏有司,务择良吏。 今犹不改,竞为苛暴,侵愁小民,以求虚名,委任下吏,假势行邪。 是以令下而奸生,禁至而诈起。 巧法析律,饰文增辞,货行于言,罪成乎手,朕甚病焉。 公卿不思助明好恶,将何以救其咎罚? 咎罚既至,复令灾及小民。 若上下同心,庶或有廖。 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三级,民无名数及流民欲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 壬子,赐博士员弟子在太学者布,人三匹。 夏四月,日南象林蛮夷反,郡兵讨破之。 闰月,赈贷敦煌、张掖、五原民下贫者谷。 戊辰,秭归山崩。 六月,舞阳大水,赐被水灾尤贫者谷,人三斛。 秋七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九月戊午,太尉张酺免。 丙寅,大司农张禹为太尉。 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国遣使内附,赐其王金印紫绶。 是岁,烧当羌复叛。 十三年春正月丁丑,帝幸东观,览书林,阅篇籍,博选术艺之士以充其官。 二月,任城王尚薨。 丙午,赈贷张掖、居延、朔方、日南贫民及孤、寡、羸弱不能自存者。 秋八月,诏象林民失农桑业者,赈贷种粮,禀赐下贫谷食。 己亥,北宫盛馔门阁火。 护羌校尉周鲔击烧当羌,破之,荆州雨水。 九月壬子,诏曰:荆州比岁不节,今兹淫水为害,余虽颇登,而多不均浃,深惟四民农食之本,惨然怀矜。 其今天下半入今年田租、刍稿;有宜以实除者,如故事。 贫民假种食,皆勿收责。 冬十一月,安息国遣使献师子及条枝大爵。 丙辰,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脩良吏,进仕路狭。 抚接夷狄,以人为本。 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鲜卑寇右北平,遂入渔阳,渔阳太守击破之。 戊辰,司徒吕盖罢。 十二月丁丑,光禄勋鲁恭为司徒。 辛卯,巫蛮叛,寇南郡。 十四年春二月乙卯,东海王政薨。 缮修故西海郡,徙金城西部都尉以戍之。 三月戊辰,临辟雍,飨射,大赦天下。 夏四月,遣使者督荆州兵讨巫蛮,破降之。 庚辰,赈贷张掖、居延、敦煌、五原、汉阳、会稽流民下贫谷,各有差。 五月丁未,初置象林将兵长史官。 六月辛卯,废皇后阴氏,后父特进纲自杀。 秋七月甲寅,诏复象林县更赋、田租、刍稿二岁。 壬子,常山王侧薨。 是秋,三州雨水。 冬十月甲申,诏:兖、豫、荆州今年水雨淫过,多伤农功。 其令被害什四以上皆半入田租、刍稿;其不满者,以实除之。 辛卯,立贵人邓氏为皇后。 丁酉,司空巢堪罢。 十一月癸卯,大司农徐防为司空。 是岁,初复郡国上计补郎官。 十五年春闰月乙未,诏流民欲还归本而无粮食者,过所实禀之,疾病加致医药;其不欲还归者,勿强。 二月,诏禀贷颍川、汝南、陈留、江夏、梁国、敦煌贫民。 夏四月甲子晦,日有食之。 五月戊寅,南阳大风。 六月,诏令百姓鳏、寡渔采陂池,勿收假税二岁。 秋七月丙寅,济南王错薨。 复置涿郡故安铁官。 九月壬午,南巡狩,清河王庆、济北王寿、河间王开并从。 赐所过二千石长吏以下、三老、官属及民百年者钱、布,各有差。 是秋,四州雨水。 冬十月戊申,幸章陵,祠旧宅。 癸丑,祠园庙,会宗室于旧庐,劳赐作乐。 戊午,进幸云梦,临汉水而还。 十一月甲申,车驾还宫,赐从臣及留者公卿以下钱、布,各有差。 十二月庚子,琅邪王宇薨。 有司奏,以为夏至则微阴起,靡草死,可以决小事。 是岁,初令郡国以日北至案薄刑。 十六年春正月己卯,诏贫民有田业而以匮乏不能自农者,贷种粮。 二月己未,诏兖、豫、徐、冀四州比年雨多伤稼,禁沽酒。 夏四月,遣三府掾分行四州,贫民无以耕者,为雇犁牛直。 五月壬午,赵王商薨。 秋七月,旱。 戊午,诏曰:今秋稼方穗而旱,云雨不沾,疑吏行惨刻,不宣恩泽,妄拘无罪,幽闭良善所致。 其一切囚徒于法疑者勿决,以奉秋令。 方察烦苛之吏,显明其罚。 辛酉,司徒鲁恭免。 庚午,光禄勋张酺为司徒。 辛巳,诏今天下皆半入今年田租、刍稿;其被灾害者,以实除之。 贫民受贷种粮及田租、刍稿,皆勿收责。 八月己酉,司徒张酺薨。 冬十月辛卯,司空徐防为司徒,大鸿胪陈宠为司空。 十一月己丑,行幸缑氏,登百岯山,赐百官从臣布,各有差。 北匈奴遣使称臣贡献。 十二月,复置辽东西部都尉官。 元兴元年春正月戊午,引三署郎召见禁中,选除七十五人,补谒者、长、相。 高句骊寇郡界。 夏四月庚午,大赦天下,改元元兴。 宗室以罪绝者,悉复属籍。 五月癸酉,雍地裂。 秋九月,辽东太守耿夔击貊人,破之。 冬十二月辛未,帝崩于章德前殿,年二十七。 立皇子隆为皇太子。 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民无名数及流民欲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 自窦宪诛后,帝躬亲万机。 每有灾异,辄延问公卿,极言得失。 前后符瑞八十一所,自称德薄,皆抑而不宣。 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 时临武长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 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 其敕太官勿复受献。 由是遂省焉。 论曰:自中兴以后,逮于永元,虽颇有弛张,而俱存不扰,是以齐民岁增,辟土世广。 偏师出塞,则漠北地空;都护西指,则通译四万。 岂其道远三代,术长前世? 将服叛去来,自有数也? 孝殇皇帝讳隆,和帝少子也。 元兴元年十二月辛未夜,即皇帝位,时诞育百余日。 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 北匈奴遣使称臣,诣敦煌奉献。 延平元年春正月辛卯,太尉张禹为太傅。 司徒徐防为太尉,参录尚书事,百官总己以听。 封皇兄胜为平原王。 癸卯,当禄勋梁鲔为司徒。 三月甲申,葬孝和皇帝于慎陵,尊庙曰穆宗。 丙戌,清河王庆、济北王寿、河间王开、常山王章始就国。 夏四月庚申,诏罢祀官不在祀典者。 鲜卑寇渔阳,渔阳太守张显追击,战没。 丙寅,以虎贲中郎将邓骘为车骑将军。 司空陈宠薨。 五月辛卯,皇太后诏曰:皇帝幼冲,承统鸿业,朕且权佐助听政,兢兢寅畏,不知所济。 深惟至治之本,道化在前,刑罚在后。 将稽中和,广施庆惠,与吏民更始。 其大赦天下。 自建武以来诸犯禁锢,诏书虽解,有司持重,多不奉行,其皆复为平民。 壬辰,河东垣山崩。 六月丁未,太常尹勤为司空。 郡国三十七雨水。 己未,诏曰:自夏以来,阴雨过节,暖气不效,将有厥咎。 寤寐忧惶,未知所由。 昔夏后恶衣服,菲饮食,孔子曰'吾无间然'。 今新遭大忧,且岁节未和,彻膳损服,庶有补焉。 其减太官、导官、尚方、内署诸服御珍膳靡丽难成之物。 丁卯,诏司徒、大司农、长乐少府曰:朕以无德,佐助统政,夙夜经营,惧失厥衷。 思惟治道,由近及远,先内后外。 自建武之初以至于今,八十余年,宫人岁增,房御弥广。 又宗室坐事没入者,犹托名公族,甚可愍焉。 今悉免遣,及掖庭宫人,皆为庶民,以抒幽隔郁滞之情。 诸官府、郡国、王侯家奴婢姓刘及疲癃羸老,皆上其名,务令实悉。 秋七月庚寅,敕司隶校尉、部刺史曰:夫天降灾戾,应政而至。 间者郡国或有水灾,妨害秋稼。 朝廷惟咎,忧惶悼惧。 而郡国欲获丰穰虚饰之誉,遂覆蔽灾害,多张垦田,不揣流亡,竞增户口,掩匿盗贼,令奸恶无惩,署用非次,选举乖宜,贪苛惨毒,延及平民。 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假贷之恩,不可数恃,自今以后,将纠其罚。 二千石长吏其各实核所伤害,为除田租,刍稿。 八月辛亥,帝崩。 癸丑,殡于崇德前殿。 年二岁。 赞曰:孝和沈烈,率由前则。 王赫自中,赐命强慝。 抑没祥符,登显时德。 殇世何早,平原弗克。 发布时间:2025-03-31 09:25:12 来源:古籍文学网 链接:https://www.gujitop.com/book/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