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列传·卷四十六 内容: 周室诸王文帝十三王 孝闵帝一王 明帝二王 武帝六王 宣帝二王 周文帝十三子:姚夫人生明帝。 后宫生宋献公震。 文元皇后生孝闵皇帝。 文宣 叱奴皇后生武帝、卫剌王直。 达步妃生齐炀王宪。 王姬生赵僭王招。 后宫生谯孝王 俭、陈惑王纯、越野王盛、代纮王达、冀康公通、滕闻王逌。 宋献公震,字弥俄突,幼而敏达。 大统十六年,封武邑公,尚魏文帝女。 其年 薨。 保定元年,追赠大司马,封宋国公。 无子,以明帝第三子实嗣。 建德三年,进爵为王。 大象中,为大前疑,寻为隋 文帝害,国除。 卫剌王直,字豆罗突。 魏恭帝三年,封秦郡公。 武成初,进封卫国公,历雍州 牧、大司空、襄州总管。 直,武帝母弟也,性浮诡。 以晋公护执政,遂贰于帝而昵 护。 及南讨军败,愠于免黜,又请帝除护。 帝宿有诛护意,遂与直谋之。 及护诛, 帝以齐王宪为大冢宰。 直既乖本望,又请为大司马,欲擅威权。 帝知其意,谓曰: “汝兄弟长幼有序,何反居下列也? ”以为大司徒。 建德三年,进爵为王。 初,帝以直第为东宫,更使直自择所居。 直历观府署,无称意者,至废陟屺佛 寺,遂欲居之。 齐王宪谓曰:“弟兒女成长,此寺偏小,讵是所宜? ”直曰:“一 身尚不自容,何论兒女! ”宪怪而疑之。 直尝从帝校猎而乱行,帝怒,对众挞之。 自是,愤怨滋甚。 及帝幸云阳宫,直在京师反,攻肃章门,司武尉迟运闭门,不得 入,退走。 追至荆州获之,免为庶人,囚诸宫中。 寻有异志,及其子十人并诛之, 国除。 齐炀王宪,字毗贺突。 性通敏,有度量。 初封涪城县公。 少与武帝俱受诗传, 咸综机要,得其指归。 文帝尝赐诸子良马,唯其所择。 宪独取驳者。 帝问之,对曰: “此马色类既殊,或多骏逸。 若从军征伐,牧圉易分。 ”帝喜曰:“此兒智识不凡, 当成重器。 ”后从上陇,经官马牧,文帝每见驳马,辄曰“此我兒马也”,命取以 赐之。 魏恭帝元年,进封安城郡公。 明帝即位,授大将军。 武成初,除益州总管,进封齐国公。 初,平蜀之后,文帝以其形胜之地,不欲 使宿将居之。 诸子中欲有推择,偏问武帝以下,谁欲此行,并未及对,而宪先请。 文帝曰:“刺史当抚众临人,非尔所及。 以年授者,当归尔兄。 ”宪曰:“才用殊 不关大小,试而无效,甘受面欺。 ”文帝以宪年尚幼,未之遣。 明帝追遵先旨,故 有此授。 宪时年十六,善于抚绥,留心政术,辞讼辐凑,听受不疲。 蜀人悦之,共 立碑颂德。 保定中,征拜雍州牧。 及晋公护东伐,以尉迟迥为前锋,围洛阳。 齐兵数万, 奄出军后,诸军恇骇,并各退散。 唯宪与王雄、达奚武拒之,而雄为齐人所败,三 军震惧。 宪亲自督励,众心乃安。 时晋公护执政,雅相亲委,赏罚之际,皆得预焉。 天和三年,以宪为大司马,行小冢宰,雍州牧如故。 四年,齐将独孤永业来寇,诏 宪与柱国李穆出宜阳,筑崇德等五城,绝其粮道。 齐将斛律明月筑垒洛南。 五年, 宪涉洛邀之,明月遁走。 是岁,明月又于汾北筑城,西至龙门。 晋公护问计于宪, 宪曰:“兄宜暂出同州为威容,宪请以精兵居前,随机攻取。 ”六年,宪率众出自 龙门,齐将新蔡王康德潜军宵遁。 宪乃度河,攻其伏龙等四城,二日尽拔。 又攻张 壁,克之。 斛律明月时在华容,弗能救,乃北攻姚襄城,陷之。 汾州又见围日久, 宪遣柱国宇文盛运粟馈之。 宪自入两乳谷,袭克齐伯杜城。 使柱国谭公会筑石殿城 以为汾州之援。 齐平原王段孝先、兰陵王高长恭引兵大至,大将军韩欢为齐人所乘, 遂退。 宪身自督战,齐众稍却。 会日暮,乃各收军。 及晋公护诛,武帝召宪入,免冠拜谢。 帝谓曰:“汝亲则同气,休戚共之,事 不相涉,何烦致谢? ”乃诏宪往护第,收兵符及诸簿籍等。 寻以宪为大冢宰。 时帝 既诛宰臣,亲览朝政,方欲齐之以刑,爰及亲亲,亦为刻薄。 宪既为护所任,自天 和后,威势渐隆。 护欲有所陈,多令宪奏。 其间或有可不,宪虑主相嫌隙,每曲而 暢之。 帝亦悉其此心,故得无患。 然犹以威名过重,终不能平,虽迁授冢宰,实夺 其权也。 开府裴文举,宪之侍读,帝尝御内殿引见,谓曰:“昔魏末不纲,太祖匡 辅元氏;有周受命,晋公复执威权。 积习生常,便谓法应须尔。 岂有三十岁天子可 为人所制乎? 且近代以来,又有一弊,暂经隶属,便即礼若君臣,此乃乱时权宜, 非经国之术。 尔虽陪侍齐公,不得即同臣主。 且太祖十兒,宁可悉为天子? 卿宜规 以正道,无令兄弟自致嫌疑。 ”文举再拜而出,归以白宪。 宪指心抚几曰:“吾心 公宁不悉? 但当尽忠竭节耳,知复何言! ” 建德三年,进爵为王。 宁友刘休征献王箴一首,宪美之。 休征后又以箴上之, 帝方翦削诸弟,甚悦其文。 宪尝以兵书繁广,自刊为要略五篇,至是表陈之。 帝览 而称善。 其秋,帝于云阳寝疾,卫王直于京师。 帝召宪谓曰:“汝为前军,吾亦续发。 ” 直寻败走。 帝至京师,宪与赵王招俱入拜谢。 帝曰:“管、蔡为戮,周公作辅,人 心不同,有如其面。 但愧兄弟亲寻干戈,于我为不能耳。 ”初,直内忌宪,宪隐而 容之,且以帝母弟,每加友敬。 晋公护之诛也,直固请及宪。 帝曰:“齐公心迹, 吾自悉之,不得更有所疑。 ”及文宣皇后崩,直又密启宪饮酒食肉与平昔不异。 帝 曰:“吾与齐王异生,俱非正嫡,特为吾意,今袒括是同。 汝当愧之,何论得失。 汝亲太后之子,但须自助。 ”直乃止。 四年,帝将东讨,独与内史王谊谋之,余人莫知。 后以诸弟才略,无出宪右, 遂告之。 宪即赞成其事。 及大军将出,宪表上金宝等一十六件以助军资。 诏不纳, 以宪表示公卿曰:“人臣当如此,朕贵其心耳,宁资此物。 ”乃诏宁为前军,趣黎 阳。 帝亲围河阴,未克。 宪攻拔武济,进围洛口,拔其东西二城。 以帝疾班师。 是 岁,初置上柱国,以宪为之。 五年,大举东讨,宪复为前锋,守雀鼠谷。 帝亲围晋州,宪进克洪洞、永安二 城,更图进取。 齐主闻晋州见围,自来援之。 时陈王纯顿千里径,大将军永是公椿 屯鸡栖原,大将军宇文盛守汾水关,并受宪节度。 宪密谓椿曰:“捕者诡道,汝今 为营,不须张幕,可伐柏为庵,示有处所。 令兵去之后,贼犹致疑。 ”时齐主分军 万人向千里径,又令其众出汾水关,自率大兵与椿对。 宇文盛驰告急,宪自救之, 齐人遽退。 盛与柱国侯莫陈芮逐之,多有斩获。 俄而椿告齐众稍逼,宪又救之。 会 椿被敕追还,率兵夜反。 齐人果谓柏庵为帐幕,不疑军退,翌日始悟。 时帝已去晋 州,留宪后拒。 宪阻水为阵。 齐领军段暢至桥。 宪隔水问暢姓名,暢曰:“领军段 暢也,公复为谁? ”宪曰:“我虞候大都督耳。 ”暢曰:“观公言语,不是凡人, 何用隐名位。 ”宪乃曰:“我齐王也。 ”偏指陈王纯已下,并以告之。 暢鞭马去, 宪即命旋军。 齐人遽追之,戈甲甚锐。 宪与开府宇文忻为殿拒之,斩其骁将贺兰豹 子、山褥环等,齐众乃退。 帝又命宪援晋州。 齐主攻围晋州,帝次于高显,宪率所部先向晋州。 明日诸军 总集,稍逼城下。 齐人大阵于营南,帝召宪驰往观之。 宪反命曰:“请破之而后食。 ” 帝悦。 既而诸军俱进,应时大溃,齐主遁走。 齐人复据高壁及洛女,帝命宪攻洛女, 破之。 齐主已走鄴,留其安德王延宗据并州。 帝进围其城,宪攻其西面,克之。 延 宗遁走,追而获之。 以功进封第二子安城公质为河间王,拜第三子宾为大将军。 仍 诏宪趣鄴,进克鄴城。 宪善兵谋,长于抚御,摧锋陷阵,为士卒先。 齐人闻风,惮其勇略。 齐任城王 湝、广宁王孝珩等守信都,复诏宪讨之。 仍令齐主手书招湝,湝不纳。 宪军过赵州, 湝令间谍二人觇,候骑执以白宪。 宪乃集齐旧将,偏将示之曰:“吾所争者大,不 在汝等。 ”即放还,令充使,乃与湝书。 宪至信都,湝阵于城南,登张耳冢望之。 俄而湝所署领军尉相愿伪出略阵,遂降,湝杀其妻子。 明日擒湝及孝珩等。 先是稽胡刘没铎自称皇帝,又诏宪督赵王招等平之。 宪自以威名日重,潜思屏退。 及帝欲亲征北蕃,乃辞以疾。 寻而帝崩,宣帝嗣 位,以宪属尊望重,深忌之。 时尚未葬,诸王在内居服。 司卫长孙览总兵辅政,恐 诸王有异志,奏令开府于智察其动静。 及山陵还,帝又命智就宅候宪,因是告宪有 谋。 帝遣小冢宰宇文孝伯谓宪曰:“今欲以叔为太师,九叔为太傅,十一叔为太保, 何如? ”宪辞以才轻。 孝伯返命,复来曰:“诏王晚共诸王俱入。 ”既至殿门,宪 独被引进。 帝先伏壮士于别室,至即执之。 宪辞色不挠,固自陈说。 帝使于智对宪。 宪目光如炬,与智相质。 或曰:“以王今日事势,何用多言! ”宪曰:“我位重属 尊,一旦至此,死生有命,宁复图存? 但老母在堂,恐留慈恨耳。 ”因掷笏于地, 乃缢之。 时年三十五。 帝以于智为柱国,封齐国公。 又杀上大将军安邑公王兴、上 开府独孤熊、开府豆卢绍等,皆以昵于宪也。 帝既诛宪,无以为辞,故托兴等与宪 结谋,遂加戮焉。 时人知其冤酷,咸云伴宪死也。 宪所生达步干氏,蠕蠕人也。 建德三年,上册为齐国太妃。 宪有至性,事母以 孝闻。 太妃旧患,屡经发动,宪衣不解带,扶持左右。 宪或东西从役,每心惊,母 必有疾,乃驰使参问,果如所虑。 六子,贵、质、賨、贡、乾禧、乾洽。 贵字乾福,少聪敏,尤便骑射。 始读孝经,便谓人曰:“读此一经,足为立身 之本。 ”十岁,封安定郡公。 文帝始封此郡,未尝假人,至是封焉。 年十一,从宪 猎于监州,一围中,手射野马及鹿一十有五。 建德二年,拜齐国世子。 后出为豳州 刺史。 贵虽出自深宫,而留心庶政。 性聪敏,过目辄记,尝道逢二人,谓其左右曰: “此人是县党,何因辄行? ”左右不识,贵便说其姓名,莫不嗟伏。 白兽烽经为商 人所烧,烽帅受货,不言其罪。 他日,此帅随例来参,贵乃问云:“商人烧烽,何 因私放? ”烽帅愕然,遂即首伏。 其明察如此。 卒时年十七,武帝甚痛惜之。 质字乾佑,以宪勋封河间郡王。 宾字乾礼,中坝公。 贡出后莒庄公,乾禧,安 城公。 乾洽,龙涸公。 并与宪俱被诛。 赵僭王招,字豆卢突。 幼聪颖,博涉群书,好属文,学庾信体,词多轻艳。 魏 恭帝三年,封正平郡公。 武城初,进封赵国公。 历益州总管、大司空、大司马,进 爵为王,除雍州牧。 建德五年,从东伐,以功进位上柱国。 又与齐王宪讨平稽胡, 斩贼帅刘没铎。 宣政中,拜太师。 大象元年,诏以洺州襄国郡邑万户为赵王国,招 出就国。 二年,宣帝不豫,征招及陈、越、代、滕五王赴阙。 比招等至而帝已崩。 隋文帝辅政,加招等殊礼,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隋文帝将迁周鼎,招密欲图之,以匡社稷。 乃要隋文帝至第,饮于寝室。 招子 员、贯及妃弟鲁封、所亲人史胄皆先在左右,佩刀而立。 又藏兵刃于帷席间,后院 亦伏壮士。 隋文帝从者多在合外,惟杨弘、元胄胄弟威及陶彻坐户侧。 招屡以佩刀 割瓜啖隋文,隋文未之疑。 元胄觉变,扣刀而入。 招乃以大觞亲饮胄酒,又命胄向 厨取浆。 胄不为之动。 滕王逌后至,隋文降阶迎,胄因得耳语曰:“公宜速出。 ” 隋文共逌等就坐,须臾辞出。 后事觉,陷以谋反,其年秋,诛招及其子德广公员、 永康王贯、越公乾铣、弟乾铿等,国除。 招所著文集十卷。 谯孝王俭,字侯幼突。 武成初,封谯国公。 建德三年,进为王。 从平鄴,拜大 冢宰。 薨,子乾恽嗣,为隋文帝所害,国除。 陈惑王纯,字堙智突。 武成初,封陈国公。 保定中,使突厥迎皇后,历秦、陕 二州总管。 建德三年,进爵为王。 从平齐,进位上柱国。 历并州总管、雍州牧、太 傅。 大象元年,诏以济南郡邑万户为陈国,纯出就国。 二年,朝京师,并其子为隋 文帝所害,国除。 越野王盛,字立久突。 武成初,封越国公。 建德三年,进爵为王。 从平齐,进 位上柱国。 历相州总管、大冢宰。 大象元年,迁大前疑、太保。 其年,诏以丰州武 当、安昌二郡,邑万户为越国,盛出就国。 二年,朝京师,并其子为隋文帝所害, 国除。 代IW王达,字度斤突。 性果决,善骑射。 武成初,封代国公。 建德初,进位 柱国。 出为荆州刺史,有政绩,武帝手敕褒美之。 所管礼州刺史蔡泽黩货被讼。 达 以其勋庸,不可加戮,若曲法贷之,又非奉上之体,乃令所司精加案劾,密表奏之。 事竟得释,终亦不言。 其处事周慎如此。 雅好节俭,食无兼膳,侍姬不过数四,皆 衣绨衣。 又未尝营产,国无储积。 左右尝以为言。 达曰:“君子忧道不忧贫,何烦 于此。 ”三年,进为王。 从平齐。 齐淑妃冯氏尤为齐后主所幸,见获,帝以达不迩 声色,特以冯氏赐之。 宣帝即位,进上柱国。 大象元年,拜大右弼。 其年,诏以潞 州上党郡邑万户为代国,达出就国。 二年,朝京师,及其子为隋文帝所害,国除。 冀康公通,字屈率突。 武成初,封冀国公。 薨,子绚嗣。 建德三年,进为王。 大定中,亦为隋文帝所害。 国除。 滕闻王逌,字尔固突。 少好经史,解属文。 武成初,封滕国公。 建德三年,进 爵为王。 宣政元年,进位上柱国。 大象元年,诏以荆州新野郡邑万户为滕国,逌出 就国。 三年,朝京师,为隋文帝所害,并其子,国除。 逌所著文章颇行于世。 孝闵帝一男:陆夫人生纪厉王康,字乾安。 保定初,封纪国公。 建德三年,进 爵为王,出为利州总管。 康骄侈无度,遂有异谋,司录裴融谏,康杀之。 五年,诏 赐康死。 子湜嗣,大定中,为隋文帝所害,国除。 明帝三男:徐妃生毕剌王贤。 后宫生丰王贞、宋王实。 实出后宋献公震。 毕剌王贤,字乾阳。 保定四年,封毕公。 建德三年,进爵为王。 历荆州总管、 大司空。 大象初,进上柱国、雍州牧、太师。 明年,宣帝崩。 贤性强济,有威略, 虑隋文帝倾覆宗祐。 言泄,并其子被害,国除。 丰王贞,字乾雅。 初封丰国公,建德三年,进爵为王。 大象初,为大冢宰。 大 定中,并其子为隋文帝所害,国除。 武帝七男:李皇后生宣帝、汉王赞。 库汗姬生秦王贽、曹王允。 冯姬生道王充。 薛世妇生蔡王兑。 郑姬生荆王元。 汉王赞,字乾依。 初封汉国公,建德三年,进爵为王。 大象末,隋文帝辅政, 欲顺物情,乃进赞位上柱国,拜右大丞相。 外示尊崇,实无所综理。 转太师。 寻及 秦王贽、曹王允、道王充、蔡王兑荆王元并为隋文帝所害,国除。 宣帝三子:硃皇后生静皇帝。 王姬生莱王衍。 皇甫姬生郢王术。 衍及术并大象 二年封,并为隋文帝所害,国除。 论曰:昔贤之议者,咸以周建五等,历载八百;秦立郡县,二世而亡。 虽得失 之迹可寻,是非之理互起,而因循莫变,复古未闻。 良由著论者溺于贵远,司契者 难于易业,详求适变之道,并未穷于至当也。 尝试论之:夫皇王迭兴,为国之道匪 一;圣贤间出,立德之指殊涂。 斯岂故为相反哉,亦云为政而已矣。 何则? 五等之 制,行于商、周之前;郡县之设,始于秦、汉之后。 论时则浇淳理隔,易地则用舍 或殊。 譬犹干戚日用,难以成垓下之业;稷嗣所述,不可施成周之朝。 是知因时制 宜者,为政之上务也;观人立教才,经国之长策也。 且夫裂封疆,建侯伯,择贤能, 署牧守,循名虽曰异轸,责实抑亦同归。 盛则与之共安,衰则与之共患。 共安系乎 善恶,非礼义无以敦风共患寄以存亡,非甲兵不能靖乱。 是以齐、晋帅礼,鼎业倾 而复振;温、陶释位,王纲弛而更张。 然则周之列国,非一姓也,晋之群臣,非一 族也,岂齐、晋忠于列国,温、陶贤于群臣哉? 盖位重者易以立功,权轻者难以尽 节故也。 由斯言之,建侯置守,乃古今之异术;兵权爵位,盖安危之所阶乎。 周文 之初定关右,日不暇给,既以人臣礼终,未遑蕃屏之事。 晋荡辅政,爰树其党,宗 室长幼,并握兵权,虽海内谢隆平之风而国家有盘石之固矣。 武皇克翦芒刺,思弘 政术,惩专朝之为患,忘维城之远图,外崇宠任,内结猜阻。 自是配天之基,潜有 朽壤之墟矣。 宣皇嗣位,凶暴是崇,芟刈先其本枝,削黜偏于公族。 以齐王之奇姿 杰出,足可牢笼于前载。 处周公之地,居上将之重,肋冠俗,攻战如神,敌国系以 存亡,鼎命由其轻重。 属道消之日,挟震主之威,斯人而婴斯戮,君子是以知国祚 之不永也。 其余虽地惟叔父,亲则同生,假文能辅主,武能威敌,莫不谢卿士于当 年,从侯服于郡国,号为千乘,位侔匹夫。 是以权臣乘其机,谋士因其隙,迁龟鼎 速于俯拾,歼王侯烈于燎原,悠悠邃古,未闻兹酷。 岂非摧枯振朽,易为力乎? 向 使宣皇择姬、刘之制,览圣哲之术,分命贤戚,布于内外,料其轻重,间以亲疏, 首尾相持,远近为用,使其位足以扶危,其权不能为乱,事业既定,侥幸自息,虽 使卧赤子,朝委裘,社稷固以久安,忆兆可以无患矣。 何后族之地而能窥其神器哉。 昔张耳、陈余,宾客厮役,所居皆取卿相,而齐王之文武僚吏,其后亦多台牧,异 代相符,可谓贤矣哉。 发布时间:2025-03-31 11:05:36 来源:古籍文学网 链接:https://www.gujitop.com/book/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