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作品后世不同年代的流传版本:
魏书在宋初业已残缺,嘉祐六年(1061年)曾命馆阁官校勘魏书和宋、齐、梁、陈、北齐、周书。今魏书前有目录序,署名为刘攽、刘恕、安焘和范祖禹,不记年月,大致当在治平四年至熙宁三年(1067-1070)间。
二刘和祖禹都是宋代有名史学家,尤其刘恕精熟南北朝史事。他们作了较细致的校勘,查出本书残缺为后人所补各卷,并比对了修文殿御览、北史和唐人各种史钞、史目,将补缺各卷的来源“各疏于逐卷之末”,目录中也注明那一些卷“阙”或“不全”。
今将补阙各卷的宋人校语移入校记,目录传本错误,有原阙无注,或不阙而注阙,今皆改正。通计全阙二十六卷,不全者三卷。
北宋初刻的确切年月无考,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至迟不晚于政和中。这个初刻本当时就流传不广,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曾在四川翻刻魏书和其他六史,这两种本子都没有传下来。
传下来的魏书最早刻本也是南宋翻刻,但传世的这个本子都有元、明二朝补版,即所谓“三朝本”。
193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所谓“宋蜀大字本”,其实也就是这种三朝本。北京图书馆藏魏书善本三部,也都是三朝本,该馆善本书目七三五四号一种和商务印书馆影印所据底本相近。
清代以来补表补志
万斯同:《魏诸帝统系图》、《魏诸王世表》、《魏异姓诸王世表》、《魏外戚诸王世衰》、《魏将相大臣年表》、《西魏将相大臣年表》、《东魏将相大臣年表》。
吴廷燮:《元魏方镇年表》。以州为纲,每州之下按年记途任刺史之人名,并举出处。序文中概括叙述北魏疆域之开拓,较《地形志》更为简要有用。
温曰鉴:《魏书地形志校录》。书名校录,实为据正史及各种古地志为《地形志》订讹补缺。虽未能恢复拓跋氏疆域全貌,足供利用《地形志》时参考。
卢文弨:《魏书礼志校补》。据《通典》补《礼志》第十四之缺页。
陈毅:《魏书宫氏志疏证》。
谷霁光:《补魏书兵志》。
罗振玉(1866-1940):《魏书宗室传注及表》。据出土墓志注《魏书》神元平文诸帝子孙至孝文五王列传,订正名字年月误字,补充世系官爵。附宗室世系表,增补周嘉猷表之脱漏。书成于1924年,以后出土的很多墓志未及利用。
朱祖延:《北魏佚书考》。
谢启昆:《西魏书》。启昆(1737-1802)字蕴山,因北齐人魏收所撰写的《魏书》只记载北魏与东魏的历史而不载西魏历史,为补正魏收之阙,启昆为此而纂录此籍。史书材料都来源于正史及《通鉴》等。
《西魏书》二十四卷,纪、传、载记之外,有封爵、大事、异域三表,纪象、仪制、地域、百官四考。材料来源于正史及《通鉴》等,可供参阅,不宜作为史料引用。
其他考订
魏书源流考 李正奋著 抄本(8)
魏书校勘记 (清)王先谦撰(9)
魏书札记(清)李慈铭撰 民国时期印本(10)
魏书宗室传注 十二卷(清)罗振玉注 民国时期铅印本(11)
魏书宗室传注校补(清)罗振玉撰 民国时期印本(12)
补后魏书艺文志 李正奋编 民国间抄本(13)
西魏书 二十四卷 附录一卷(清)谢启昆撰 清刻本(14)
更新于:2个月前